注册
投稿
帮助
资讯 > 创富故事

“沙葱书记”甄作军:一把沙葱蹚出一条致富路

甄作军说:“沙葱是我们的主导产业,到目前为止,全村已经有520座日光温室,每棚的收入大概在10万元。我们村的发展主要靠的就是日光温室种植这类设施农业,光设施农业的收入一年就有2500多万元。靠着大棚沙葱,我们村的年人均收入达到了3万元。”

沙葱,一种沙生植物,用水总量少,营养成分高,富含16种有益人体的氨基酸,种植成本低,经济效益好。

不屈不挠的民勤人民,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反复试种试验,率先将野生沙葱驯化为人间美食,发展为民勤当地响当当的特色农产品。

大坝镇八一村,现任村党支部书记甄作军,接过前辈嘱托,带领党员群众大力发展沙葱产业,让“大坝沙葱”走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市场,实现富民增收。

心系家乡,返乡开荒寻求致富路

甄作军,看起来与普通百姓没什么不同,一身黑色的休闲运动服,卷起的裤脚上沾满了大大小小的泥点,磨损的皮鞋上盖着一层黄土,脸上留下了民勤风沙的独特印记。

谈起八一村的具体情况,甄作军如数家珍:“我们村现在一共有289户人家,常住的有212户,现在有158户人家完成了易地搬迁,住上了新房子;我们村的年人均收入位于全县前列,经济发展上了快车道,老百姓对现在的生活越来越满意。”

甄作军在村委会工作 陈籽余/摄

十几年前,八一村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村民穷得叮当响,过年的时候甚至“买不起一张红纸”。在老书记李奎仁的推荐下,时年43岁的甄作军当选村委会主任,三年后成为村党支部书记。

甄作军和村民掀起了一场“开荒热”,平整耕地,搭建日光温室,发展设施农业,发展温室沙葱种植业,硬是在沙漠边缘蹚出了一条致富路。

带头种沙葱,为百姓干实事

温室种植沙葱能赚钱?许多人都抱着怀疑的态度,不愿意行动。在当时,这一做法没有成功经验,堪称创举,没有村民愿意冒险。

甄作军不肯退缩,迎难而上。他带着村干部想方设法贷款70多万元,将村里闲置的小拱棚全部推倒,重新搭建了52座日光温室,开启了温室沙葱的第一次试种。

由于没有种植经验,他根据平时种植大棚西红柿、小乳瓜的方式进行摸索。果不其然,甄作军的第一茬沙葱没有按照预想的结果成活,死得所剩无几。

甄作军不信邪,天天蹲在大棚里,学习大棚杀菌消毒技术,钻研沙葱种植知识,小心翼翼呵护温室沙葱成长,总结温室沙葱种植经验。那段时间,村民们经常看见他在田地里努力攻关的身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甄作军终于成功实现了温室沙葱种植的量产,实现了沙葱的反季节销售。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搭建日光温室,种植温室沙葱,加入到发展设施农业的队伍中来。

甄作军(左一)在大棚中查看沙葱长势(来源于大坝镇八一村)

甄作军说:“沙葱是我们的主导产业,到目前为止,全村已经有520座日光温室,每棚的收入大概在10万元。我们村的发展主要靠的就是日光温室种植这类设施农业,光设施农业的收入一年就有2500多万元。靠着大棚沙葱,我们村的年人均收入达到了3万元。”

亲自跑市场,推广大坝沙葱

八一村采用“露地沙葱”和“日光温室沙葱”两种方式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一年四季不间断地供应沙葱,持续增进群众收入。露地沙葱亩均收入可达1万元以上,温室沙葱每棚均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实现了“万元田”“十万元棚”的目标。

沙葱产量提高了,如何保障市场供给平衡的问题又出现了。十年前,村民们不懂得宣传销售,只能等销售商到田间地头来收购,如此一来,沙葱基本上能够卖完,但村民们不能在价格上做主。如今,大坝镇全年均可供给沙葱,产量跃上一个新台阶,再由销售商控制物价,势必产生供大于求、价格下跌的局面。

甄作军在天津的蔬菜批发市场考察时,在市场上没有看见一根沙葱,甚至当地人都不知道沙葱是什么。这让他意识到八一村的沙葱产业亟需宣传和推广,需要更好的机制带动村民增收。

为此,八一村先后建立了沙葱产业园、培育了沙葱产销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漠上花”沙葱商标,获得了沙葱地理标志商标认证,将大坝沙葱的知名度打了出去。

甄作军说:“现在,全村的农户都加入了合作社,不用再担心沙葱价格剧烈波动造成收入不稳定的情况,村民们轻轻松松就可以把钱赚了。”

同时,合作社的成立,还让百姓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采收沙葱让村民又增加了一部分收入。甄作军介绍说:“剪沙葱常年有活儿,根据产销节奏有序进行,一把剪刀、一个板凳,每人每天350元现钱保底,剪完大田剪温室,一年四季都有活干。”

王兰芳在采收沙葱 陈籽余/摄

52岁的王兰芳就是采收沙葱的村民之一。平时,她除了管理自己的承包地,还加入了收割沙葱的工作队,额外挣得收入。她说,沙葱一年四季都有,只要勤快一点,每天都会有收入,干得越多赚得越多。这吸引了许多周边村镇居民的加入。

八一村的沙葱产业带动了周边8个村、全县14个乡镇开始发展沙葱产业,一些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陆陆续续回来了。

甄作军乐呵呵地说:“好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回来了。他们为沙葱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懂网络,搞网上销售,给我们拓宽了销售渠道。”

谋发展,繁育种子完善沙葱产业链

随着沙葱播种面积日益扩大,种子的需求量也日渐增大,高价购买沙葱种子成为村民一笔不小的额外支出。

为此,甄作军又带着乡亲们摸索起种子繁育的事情来。他们将大坝镇西山和北山的野生沙葱籽带回来,经过杂交种植、反复试验后,培育出了品质优良的沙葱籽。它们成活率高,生存期长,有的可以连续生长10年。

甄作军胸有成竹地说:“抓起来一把沙葱籽,只要一闻一看,我就知道沙葱籽的发芽率和成活率了。”

甄作军查看沙葱销售成品(来源于大坝镇八一村)

八一村首创的沙葱种植技术不胫而走,远近闻名,成功吸引了新疆、内蒙古等地的沙葱种植户前来观摩学习,沙葱籽也成为许多代理商争相收购的产品。

在八一村沙葱产业园里,种子打包机已经制作好了一批沙葱种子带,准备发往全国各地。如同芝麻粒大小的沙葱籽,有秩序地被安置在有机肥料做成的绳子中,它们表面看上去如同线团。种植户只需将绳子埋在沙地里,就可以静待沙葱发芽。

沙葱籽繁育的成功,让甄作军和八一村在沙葱产业上掌握了主动权。

沙葱书记,像极了大坝沙葱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纵观八一村17年的蝶变之路,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八一村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推行“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园区+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由党支部总揽全局,合作社提供服务,园区搭建平台,农户发展产业,按照“一村一品、特色发展”的思路,实现了产业发展新格局。

目前,全村共种植温室沙葱500棚,大田沙葱2600亩,示范带动全镇种植沙葱5000亩,是目前西北五省最大的沙葱人工繁育产销基地。

如今,八一村已经有158户村民搬出了土坯房,住上了新房子。大坝镇干部张丽萍说:“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住上了新房子,开上了小轿车。甄作军书记像极了在沙地里顽强生长的沙葱。”

甄作军就是民勤绿洲上的“沙葱”,“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

(作者张家瑶、陈籽余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指导教师谭泽明、周兆瑜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上一篇:采收期长达5个月,亩均收入高达16000元,这些茄子、萝卜品种已累计推广超120万亩!

下一篇:警惕假冒“订单农业”的伤农骗局

微信公众号:cjsczzs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