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发店学徒到千万级产业“操盘手”四川绵阳“95后”小伙与乡村共成长
从懵懂学徒到地里的“专家”,从流转20亩地到500亩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在四川绵阳市安州区河清镇金花村,“95后”小伙王德东的成长轨迹,与村子的发展紧密相连。
王德东在打包蒜薹
今年3月,安州区河清镇近万亩蒜薹迎来丰收,有1500吨从田间走上市场,预计实现收入2000万元。作为撬动这千万级产业的背后“操盘手”,王德东是如何做到的?
2015年,王德东还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理发店学徒。当时,他在父母的鼓励下回乡创业。2016年,他第一次将流转的20亩土地种上了大蒜。除了在地里,就是向前辈请教,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学习,为自己的回乡创业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王德东在清洗采收的蒜薹
河清镇素有种植大蒜的传统。从前,河清镇蒜薹需要运到彭州、什邡等地交易,因运输保鲜条件不够,卖不出好价钱。如今,全国蔬菜市场行情灵通,王德东在本地打响卖蒜薹的名号后,全国各地的买家找上门来,村民们将蒜薹以略低于当天定价进行收购,再以定价转卖给王德东,王德东再将蒜薹冲洗装箱后整车批发给外地批发商。随着王德东的蒜薹收购批发业务越做越大,村民们的收入也越来越多。
此外,为了缓解各农户手中确权地块制约大面积土地流转的问题,王德东积极响应号召,成为金花村“土地银行”中的一员,探索出新的土地承贷方式。2021年,金花村共有1621亩土地存入“土地银行”。
“之前每户村民手中的土地零散分布,既不便于耕种,也不方便流转。”金花村党委书记薛兴全介绍说,“土地银行”的运行,极大地平衡了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和确权土地分散之间的矛盾。
“农产品的质量、销路、利润都密切关系着农民群众的生活,得想个办法,给大伙儿增收啊。”经过多年创业,王德东深感乡村地区致富的艰辛。他做起了农产品经理人,穿梭在不同的农业基地,跟专家们一起探讨农业行情,开拓着致富增收的道路。
目前,王德东在周边村落流转了近600亩土地,种植优质水稻6万余亩,蔬菜5万余亩。依靠“稻-菜-麦”“稻-菜-菜”的轮作模式,莲花白、花菜、小白菜等蔬菜源源不断产出,销往浙江、山东、武汉等地。
“在我的理解中,‘乡村振兴’的一方面,就是老百姓不用远行,在家就能挣钱,过上更美好、幸福的生活。”王德东说,作为一名农村创业青年,他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伙伴们将眼光聚焦于乡村基层,为乡村振兴事业奋斗,带来更多的青春力量。
来源:封面新闻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