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帮助
资讯 > 蔬菜种植

辣椒难缠的四大病害怎么治?快速解决看这里!

辣椒是江苏省东台市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保护地秋延后辣椒发展迅速,2019年种植面积达到1.05万h㎡。由于秋延后辣椒生长期间高温、多雨以及与春椒生长期交叉,导致疫病、病毒病、脐腐病和褐斑病4种病害发生严重,制约了辣椒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来,笔者通过对以上4种病害发生情况、防治技术进行调查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01
疫病

1.1   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辣椒疫病是由低等真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保护地秋延后辣椒以苗期至苗蕾期发病较为严重。疫病病菌往往由植株基部茎秆侵入,病部最初呈墨绿色,后呈黑色。该病的发生与栽培管理方式和雨水有关,因此,年度间发病程度差异较大。东台地区苗期常年病株率30%左右,移栽后病棚率10%~35%、病株率5%~45%,严重的发病中心辣椒毁苗后需补栽。

辣椒疫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5~30℃,空气湿度90%以上,因此,秋延后保护地辣椒生产期间如高温、多雨,易诱发疫病。生产上苗床反复浇水、大田降湿排水系统不配套、辣椒移栽降雨后再覆膜、幼苗遭受雨淋等都可导致辣椒发生疫病为害。

1.2   防治技术

辣椒疫病发病快、病程短,用药防治难度大。控制秋延后辣椒疫病应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创造病害不易发生条件,以药剂防治为辅。

①农业防治措施。农业防治措施以避雨、控水、防涝为重点。保护地秋延后辣椒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方便的地块种植,同时应疏通外三沟、配套内三墒。高温季节,辣椒幼苗水分蒸发快,需水量大,苗床补水宜少不宜多。

移栽时要坚持先搭棚后定植,避免辣椒幼苗遭受雨淋。灌溉优先采取滴灌的方式,如条件不具备需要人工浇水的,应注意不要将泥土溅到植株上,以切断病菌随水传播的途径。

②化学防治措施。化学防治在于及时预防,正确选择药剂和施药方法。提前预防,主要是控制苗床幼苗发病、杜绝带病苗下田,移栽前喷淋根茎部,从而防止病菌传播。苗床期辣椒齐苗后,用35%烯酰·霜脲氰悬浮剂800倍液喷雾。

多年田间试验表明,移栽后用35%烯酰·霜脲氰悬浮剂800倍+50%氯溴异氰脲酸可溶性粉剂600倍(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混合液喷淋辣椒根茎部效果好。每亩用液量不少于100 kg。不提倡叶面喷雾。

02
病毒病

生产上,保护地秋延后辣椒病毒病发生严重,东台地区常年病棚率100%、病株率30%左右,一般减产20%以上。病毒病病菌在植物体内复制增殖快,已经成为秋延后辣椒生产上的一大难题。

其中,以花叶病毒病为主。据调查分析,秋延后辣病毒病重发主要与田间烟粉虱发生量大、传毒介体带毒率高以及防治措施不到位等有关,要坚持提早预防、防虫控病、有效防控的原则。

2.1   控制传毒介体数量

秋延后辣椒生长期间温度高,蚜虫、烟粉虱繁殖速度快、发生量大;加之,多数地区春椒、秋椒相邻种植,两季辣椒间病毒易随虫传播、交叉感染,从而加重发病。生产上,应在秋延后辣椒出苗后及定植后及时防治蚜虫、烟粉虱。对于高抗地区,可选用哒螨灵、烯啶虫胺或呋虫胺等药剂防治。

2.2   提前用药预防

移栽前,建议用氯溴异氰脲酸+甲环唑作出嫁药进行喷雾,对病毒病和根部病害有预防效果。移栽后,要重视病毒病的预防工作,做到控前压后、降低病毒基数、抑制病毒显症。试验表明,用寡糖链蛋白(阿泰灵)+高锌或氨基寡糖素+氯溴异氰脲酸防治效果较好。

03
脐腐病

辣椒脐腐病是由缺钙引起的生理性病害,表现为膨大后的果实在脐部出现类似太阳晒伤的水浸状病斑。生产上,秋延后辣椒脐腐病大面积发生现象越来越突出,且发病重、损失大。东台地区严重田块病果占30%以上。

辣椒脐腐病发生严重的原因有3个:一是蔬菜复种指数高,重茬面积大,土壤带走的养分元素多,但补充少。二是肥料使用不合理。有机肥使用不足,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协调供养能力不强;偏施氮、钾肥,但中量元素补充不够,土壤钙元素匮乏。三是叶面补钙认识存在偏差,使用方法不当。如钙本身不易溶解、吸收和转化;辣椒果实表面光滑、药液附着力差、利用率低;同时,钙属于中量元素,辣椒对其需要量大,叶面一次供给无法满足辣椒的需求。有效控制保护地秋延后辣椒脐腐病的发生,需要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3.1   避免重茬

保护地秋延后辣椒种植应避免重茬,因重茬年限长的田块发病重。

3.2   合理施肥

优先使用商品有机肥,每亩 200~300 kg,注重搭配使用过磷酸钙,每亩40~50 kg,可补充一定的钙肥,提高土壤协调供肥能力。

3.3   掌握叶面补钙技巧

提前补钙,一般于辣椒开花挂果期叶面喷施,切勿等田间出现缺钙症状时再补。钙肥宜选择螯合钙。东台地区用志信钙硼钙+吡唑醚菌酯·克菌丹喷施效果较好,一般5~7天1次,连用2~3次,可有效控制脐腐病的发生。

04
褐斑病

褐斑病是半知菌类真菌性病害,病菌可随空气、雨水传播。近年来,秋椒褐斑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病菌以侵染叶片为主,发生严重时也可侵染果柄和果实。该病会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甚至造成落叶、落果,直接影响秋椒产量和品质。

4.1   及时发现、适时用药

辣椒褐斑病具有传播快、为害大、发生隐蔽、病菌抗性上升等特点。因此,生产上要及时发现、正确防治。由于褐斑病病菌易侵染衰老组织,植株往往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应掌握田间10%植株叶片出现病斑时用药防治。

4.2   优选药剂

用于防治褐斑病的药剂较多,如甲基硫菌灵、咪鲜胺、苯醚甲环唑、氟硅唑等,但药剂间防效差异大。田间试验表明,用42%咪鲜·甲硫灵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40%吡唑醚菌酯·克菌丹悬浮剂500倍+25%苯醚甲环唑乳油1 500倍混合液,5~7天1次,连用2次病害即可得到控制。

辣椒是江苏省东台市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保护地秋延后辣椒发展迅速,2019年种植面积达到1.05万h㎡。由于秋延后辣椒生长期间高温、多雨以及与春椒生长期交叉,导致疫病、病毒病、脐腐病和褐斑病4种病害发生严重,制约了辣椒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来,笔者通过对以上4种病害发生情况、防治技术进行调查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01
疫病

1.1   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辣椒疫病是由低等真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保护地秋延后辣椒以苗期至苗蕾期发病较为严重。疫病病菌往往由植株基部茎秆侵入,病部最初呈墨绿色,后呈黑色。该病的发生与栽培管理方式和雨水有关,因此,年度间发病程度差异较大。东台地区苗期常年病株率30%左右,移栽后病棚率10%~35%、病株率5%~45%,严重的发病中心辣椒毁苗后需补栽。

辣椒疫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5~30℃,空气湿度90%以上,因此,秋延后保护地辣椒生产期间如高温、多雨,易诱发疫病。生产上苗床反复浇水、大田降湿排水系统不配套、辣椒移栽降雨后再覆膜、幼苗遭受雨淋等都可导致辣椒发生疫病为害。

1.2   防治技术

辣椒疫病发病快、病程短,用药防治难度大。控制秋延后辣椒疫病应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创造病害不易发生条件,以药剂防治为辅。

①农业防治措施。农业防治措施以避雨、控水、防涝为重点。保护地秋延后辣椒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方便的地块种植,同时应疏通外三沟、配套内三墒。高温季节,辣椒幼苗水分蒸发快,需水量大,苗床补水宜少不宜多。

移栽时要坚持先搭棚后定植,避免辣椒幼苗遭受雨淋。灌溉优先采取滴灌的方式,如条件不具备需要人工浇水的,应注意不要将泥土溅到植株上,以切断病菌随水传播的途径。

②化学防治措施。化学防治在于及时预防,正确选择药剂和施药方法。提前预防,主要是控制苗床幼苗发病、杜绝带病苗下田,移栽前喷淋根茎部,从而防止病菌传播。苗床期辣椒齐苗后,用35%烯酰·霜脲氰悬浮剂800倍液喷雾。

多年田间试验表明,移栽后用35%烯酰·霜脲氰悬浮剂800倍+50%氯溴异氰脲酸可溶性粉剂600倍(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混合液喷淋辣椒根茎部效果好。每亩用液量不少于100 kg。不提倡叶面喷雾。

02
病毒病

生产上,保护地秋延后辣椒病毒病发生严重,东台地区常年病棚率100%、病株率30%左右,一般减产20%以上。病毒病病菌在植物体内复制增殖快,已经成为秋延后辣椒生产上的一大难题。

其中,以花叶病毒病为主。据调查分析,秋延后辣病毒病重发主要与田间烟粉虱发生量大、传毒介体带毒率高以及防治措施不到位等有关,要坚持提早预防、防虫控病、有效防控的原则。

2.1   控制传毒介体数量

秋延后辣椒生长期间温度高,蚜虫、烟粉虱繁殖速度快、发生量大;加之,多数地区春椒、秋椒相邻种植,两季辣椒间病毒易随虫传播、交叉感染,从而加重发病。生产上,应在秋延后辣椒出苗后及定植后及时防治蚜虫、烟粉虱。对于高抗地区,可选用哒螨灵、烯啶虫胺或呋虫胺等药剂防治。

2.2   提前用药预防

移栽前,建议用氯溴异氰脲酸+甲环唑作出嫁药进行喷雾,对病毒病和根部病害有预防效果。移栽后,要重视病毒病的预防工作,做到控前压后、降低病毒基数、抑制病毒显症。试验表明,用寡糖链蛋白(阿泰灵)+高锌或氨基寡糖素+氯溴异氰脲酸防治效果较好。

03
脐腐病

辣椒脐腐病是由缺钙引起的生理性病害,表现为膨大后的果实在脐部出现类似太阳晒伤的水浸状病斑。生产上,秋延后辣椒脐腐病大面积发生现象越来越突出,且发病重、损失大。东台地区严重田块病果占30%以上。

辣椒脐腐病发生严重的原因有3个:一是蔬菜复种指数高,重茬面积大,土壤带走的养分元素多,但补充少。二是肥料使用不合理。有机肥使用不足,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协调供养能力不强;偏施氮、钾肥,但中量元素补充不够,土壤钙元素匮乏。三是叶面补钙认识存在偏差,使用方法不当。如钙本身不易溶解、吸收和转化;辣椒果实表面光滑、药液附着力差、利用率低;同时,钙属于中量元素,辣椒对其需要量大,叶面一次供给无法满足辣椒的需求。有效控制保护地秋延后辣椒脐腐病的发生,需要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3.1   避免重茬

保护地秋延后辣椒种植应避免重茬,因重茬年限长的田块发病重。

3.2   合理施肥

优先使用商品有机肥,每亩 200~300 kg,注重搭配使用过磷酸钙,每亩40~50 kg,可补充一定的钙肥,提高土壤协调供肥能力。

3.3   掌握叶面补钙技巧

提前补钙,一般于辣椒开花挂果期叶面喷施,切勿等田间出现缺钙症状时再补。钙肥宜选择螯合钙。东台地区用志信钙硼钙+吡唑醚菌酯·克菌丹喷施效果较好,一般5~7天1次,连用2~3次,可有效控制脐腐病的发生。

04
褐斑病

褐斑病是半知菌类真菌性病害,病菌可随空气、雨水传播。近年来,秋椒褐斑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病菌以侵染叶片为主,发生严重时也可侵染果柄和果实。该病会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甚至造成落叶、落果,直接影响秋椒产量和品质。

4.1   及时发现、适时用药

辣椒褐斑病具有传播快、为害大、发生隐蔽、病菌抗性上升等特点。因此,生产上要及时发现、正确防治。由于褐斑病病菌易侵染衰老组织,植株往往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应掌握田间10%植株叶片出现病斑时用药防治。

4.2   优选药剂

用于防治褐斑病的药剂较多,如甲基硫菌灵、咪鲜胺、苯醚甲环唑、氟硅唑等,但药剂间防效差异大。田间试验表明,用42%咪鲜·甲硫灵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40%吡唑醚菌酯·克菌丹悬浮剂500倍+25%苯醚甲环唑乳油1 500倍混合液,5~7天1次,连用2次病害即可得到控制。

上一篇:13元一斤,创7年新高!这三样蔬菜价格暴涨,菜农每亩竟能赚6万!

下一篇:触目惊心!2万多亩将熟庄稼被铲毁,作为“命根子”的耕地到底将被如何善待?

微信公众号:cjsczzs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