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帮助
资讯 > 蔬菜种植

可怕!这种病不治,黄瓜将减产20%,甚至绝收!

黄瓜的土传病害主要有黄瓜枯萎病和疫病,近年来,在南方黄瓜生产区经常暴发的枯萎病和疫病,对当地的黄瓜生产影响很大。

黄瓜是重要的世界性蔬菜,土传性病害是为害黄瓜生产的主要病害,此类病害由土壤传播,随病残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而引起作物发病。

黄瓜的土传病害主要有黄瓜枯萎病和疫病,近年来,在南方黄瓜生产区经常暴发的枯萎病和疫病,对当地的黄瓜生产影响很大。

1   发病症状

     

土传病害枯萎病和疫病对黄瓜生产为害很大,一旦发病可导致植株大面积死亡,造成20%以上的减产甚至绝收。

     

黄瓜枯萎病在整个生长期都能发生,苗期感染枯萎病表现为叶片变黄,萎蔫或整株枯萎,茎基部或茎部变褐色并伴随缢缩或呈立枯状;成株期感病,初期单侧叶片或植株中午萎蔫下垂,似缺水症状,但早晚可恢复,随着病情的加剧,萎蔫叶片不断增多,遍及全株,致整株枯死,病株主蔓基部一侧会形成长条形凹陷病斑,病茎纵裂,湿度大时可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

黄瓜疫病在整个生长期都能发生,各组织都可能受侵染。黄瓜幼苗感染疫病后始在嫩尖上出现暗绿色、水浸状腐烂,逐渐干枯,形成秃尖。成株期主要为害茎基部、嫩茎节部,开始为暗绿色水浸状,以后变软,明显缢缩,发病部位以上的叶片逐渐枯萎。

叶片被害产生暗绿色水浸状病斑,逐渐扩大形成近圆形的大病斑。瓜条被害,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期病部长出稀疏灰白色霉层,病瓜皱缩、软腐、有腥臭味。

     

黄瓜枯萎病与疫病的外部症状有些相似,病株均呈萎蔫状,不同点在于:发生疫病的植株茎蔓维管束不变色,仅茎节表面变褐并侵害果实导致果腐;而枯萎病不侵染果实,内部维管束变褐。

2   病原及发病规律

2.1   黄瓜枯萎病

     

黄瓜枯萎病的病原菌为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属半知菌类真菌。因各地菌株间致病性不同,可以区分出不同生理小种,我国黄瓜枯萎病菌为生理小种4号。

该专化型仅侵染黄瓜和甜瓜,自然条件下不侵染西瓜、瓠瓜、南瓜和丝瓜。病菌主要由从农事操作如整枝、打杈、疏叶、绑蔓等造成的伤口侵入地上部分,从根系伤口或根毛顶端细胞间侵入地下部分;侵入后在维管束内繁殖蔓延,堵塞维管束导管并分泌有毒物质,阻碍黄瓜植株内的养分和水分转运。

该病主要为害植株茎部维管束,纵切病株茎基部,可见维管束呈褐色病变,有时病部可溢出少许琥珀色胶质物。

     

病菌以厚垣孢子、菌丝体或菌核的形态在土壤、肥料中越冬,并可以持续存活5~6年甚至更长时间,通过土壤、肥料、农具、昆虫等途径进行接触传播和借助雨水、灌溉水等进行远距离传播,为害黄瓜。

病菌繁殖和侵染的适宜温度是24~25℃,pH值为4.5~6.0,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低于15℃或高于35℃病害受抑制。从植株和种植环境看,黄瓜秧苗老化、生长势弱,连作栽培、低洼、土质黏重、土壤湿度大、土壤偏酸性的地块和施用腐熟不充分的有机肥易发生枯萎病。

2.2   黄瓜疫病

     

黄瓜疫病的病原菌主要为疫霉菌。因疫霉菌寄主广泛,不同地区的黄瓜疫病可能由不同的疫霉菌引起。广东地区黄瓜疫病的病原菌主要为瓜类疫霉菌 ,黑龙江、陕西等地分离到侵染瓜类的疫病病原菌为辣椒疫霉菌,韩国等有报道侵染瓜类的疫病病原菌为辣椒疫霉菌。

疫霉菌侵染叶片,其菌丝可在叶片组织内细胞间和细胞内大量生长,使叶肉组织和周围细胞中胶层解离,胞质凝聚,细胞器解体。侵染根茎,可引起表皮、皮层、韧皮部和髓射线细胞变形直至收缩。在木质部导管中,菌丝及其侵染物所产生的絮状物、侵填物可堵塞整个导管,阻碍植株的养分和水分转运。

     

疫病以菌丝体、卵孢子及厚垣孢子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长出新的繁殖体,借风、雨、灌溉水传播。田间温度24~29℃,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病菌生长迅速;低于20℃或高于32℃病害受抑制。在适温范围内,土壤水分是此病流行的决定因素。连作栽培、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土地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

3   综合防治措施

3.1   选育抗病品种

     

使用抗病品种是防治黄瓜土传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目前抗枯萎病的黄瓜新品种如津春4号、中农38号等,已经在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抗疫病的品种较少,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较为迫切。

3.2   嫁接防治

     

部分瓜类对黄瓜土传病害抗性较强,可用其作砧木嫁接防病。如利用黑籽南瓜对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免疫以及圆瓠瓜对疫病抗性强的特点,以黑籽南瓜和圆瓠瓜为砧木,以黄瓜品种为接穗,进行嫁接育苗,可有效地防治枯萎病和疫病,嫁接防治是目前生产上防治黄瓜土传病害的常用方法。

3.3   栽培管理措施  

     

采用栽培管理措施包括轮作、地膜覆盖栽培、土壤高温消毒等方法。黄瓜土传病害有个特点是病菌在土壤中潜伏和越冬,且潜伏期较长,与非瓜类作物实行5年以上的轮作,特别是水旱轮作,可减少来自土壤的病原菌。

地膜覆盖利于植株生长健壮,增强其对病害的抵抗力,并可在暴雨时减少雨水对根系的冲刷损伤,减少病害发生。土壤高温消毒法,就是在夏季高温时(7~9月),用稻草500~1 000 kg,切成3~5 cm,与生石灰50~100 kg/667 ㎡混合撒于土表,然后深翻作高畦(30 cm以上),灌水至饱和,再盖上透明地膜密封,维持15~20天,在高温强光照下,可达到良好杀菌的效果。

3.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黄瓜土传病害防治的主要手段,枯萎病的防治可通过对土壤、种子的处理来减少病原菌初侵染源,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和烯肟菌酯对土壤消毒,用温汤浸种或多菌灵等药液浸种有较好效果;

发病初期可用农抗120水剂2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病株或灌根;

也可用3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或50%代森铵水剂1 000~1 500倍液灌根,每株0.3~0.5 L,间隔10天左右灌一次,连续灌2~3次。

     

疫病的防治也应先从减少病原菌方面入手,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用0.1%多菌灵浸种1 h,冲洗后催芽,或用0.3%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后播种。

疫病发展速度快,防治上应发现病情立即用药,用50%安克(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58%瑞毒·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72.2%普力克(霜霉威)水剂400~600倍液,30%氧氯化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防治,每5~10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

注意药物的轮换使用和合理混配,减缓病菌抗药性的发生。早期使用甲霜灵防治疫病效果较好,但因长期单一使用该药造成现在部分地区出现了抗药性,采用混配,如“甲霜灵+茶皂素”,则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5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是使用真菌、细菌、抗生素和植物源抑菌物等来防治黄瓜土传病害,它能较好地解决化学防治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病菌抗药性等问题。

目前较有效的有以链霉菌组合菌剂、丛枝菌根真菌与根围促生细菌组合菌剂防治黄瓜枯萎病;以拮抗细菌、放线菌链霉菌属菌株产生的抗生素、西芹醇层物、西芹鲜根浸提液、石香薷挥发油和大蒜素来防治黄瓜疫病。

     

黄瓜土传病害防治难度大,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病原菌潜伏期长、寄主广泛、发病速度快,是一个重要方面,而抗病品种缺乏,或者品种虽然抗病,但因抗性遗传较为复杂,多为数量遗传,易受环境影响,单靠抗病品种也不能解决问题。

因此,应采用综合防治,包括耕作制度、环境监测、品种、配套栽培管理、药物防治等一整套技术,以提高黄瓜土传病害防治效果。

 

基金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10-07)等

梁肇均,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广东省蔬菜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电话:13622889578

E-mail:gzlzhao2012@sina.com

林毓娥,何晓明,王敏,江彪,刘文睿,彭庆务,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广东省蔬菜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上一篇:1000元福利大放送!名额仅限5名!中国·浙江瓜菜种博会在线等你!

下一篇:全国20万人天天疯抢他的菜!种菜20年,从20亩到2800亩,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微信公众号:cjsczzs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