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这7个管理措施,完美避开豇豆种植的三大风险雷区!
豇豆含有较多的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深受大众喜爱,种植效益高,并连续多年保持稳定。
随着专用品种的出现和栽培设施的升级,豇豆种植模式和栽培季节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以中原地区为例,生产上有春保护地、春露地、越夏露地以及秋延后保护地等多种栽培模式。
秋大棚种植豇豆,前期高温多雨,后期低温寡照,往往导致产量低、商品性差。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科研和栽培经验,对中原地区塑料大棚秋季种植豇豆的风险点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管理举措。
1 种植风险及存在问题
1.1 高温风险
中原地区秋大棚豇豆种植一般8月初播种,此时正值高温季节,豇豆出苗后生长速度极快,极易出现旺长情况,具体表现为茎秆细弱、叶片薄、节间长、侧枝多,最终导致主蔓开花节位少。
豇豆2~3片复叶展开时即开始进行花芽分化,花芽分化适宜温度为16~25℃,秋大棚高温环境使豇豆花芽分化受阻,造成豇豆始花晚,始花节位升高。
1.2 高湿风险
近几年秋季雨水普遍增多,大雨、暴雨天气多有发生。雨水多、湿度大,病虫害极易发生,尤其是苗期红根病发生率极高,防治不及时极易造成田间死苗、缺苗现象。暴雨还易使雨水倒灌进入大棚,若不及时排水,易出现沤根、死苗现象。
1.3 低温寡照风险
秋大棚种植豇豆,其开花结荚期可以延迟到10月中下旬,此时外界气温较低,光照不足,易导致坐果率低,落花落荚现象严重。低温情况下,荚条易扭曲打卷,而且荚条生长速度减缓,荚肉变硬,整体商品性较差,产量严重降低。
2 管理要点
2.1 品种选择
秋大棚豇豆开花结荚期环境温度比较低,因此尽可能选择耐寒、耐低温、弱光能力强的品种。此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早熟性和较强的抗病、抗逆能力,以实现早收、高产和高效。
翠绿条品种荚荚乐4号、荚荚乐5号、荚荚乐10号和深绿条品种青山2号等均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和耐低温弱光性,低温条件下结荚能力较强且荚条顺直,适合中原地区秋大棚种植。
2.2 闷棚、整地
为避免上茬作物及高温、高湿等不利因素造成秋大棚豇豆病虫害易发问题,在上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清理棚内秸秆及杂草,并使用威百亩、石灰氮、噻唑膦等药物进行高温闷棚。
闷棚结束后,适当通风换气,撒施有机肥和化肥,深翻土地后起垄作畦,然后播种。为降低暴雨倒灌大棚对豇豆造成的影响,起垄高度应在30 cm及以上,并在垄沟两侧挖好排水沟,以便雨后排水。
2.3 播期及种植密度
中原地区秋大棚豇豆一般在8月上中旬播种,最晚不能晚于8月20日。播种过早,棚内温度高,植株易旺长且不利于开花结荚;播种过晚,后期温度低,落花落荚严重,且荚条商品性较差。
秋大棚豇豆尽可能稀植,利于通风的同时还能保证充足的光照,这样植株不易旺长,病害少,开花多,坐荚率高。单垄双行种植,一般要求垄距1.5~1.8 m,穴距30~35 cm,每穴2~3株;单垄单行种植,要求垄距1.0~1.2 m,株距30~35 cm,每穴2~3株。每667 ㎡种植2 000~2 500穴。
2.4 苗期管理要点
根系是豇豆生长的基础,豇豆出苗后至甩蔓前,管理的核心是养根。
①控水 根系具有向水向肥性,适当干旱能促进根系下扎,土壤水分过多会造成根系缺氧而沤根烂根,因此苗期要尽量控水。秋大棚豇豆苗期正处于高温时期,容易出现干旱情况,补水可采用浇跑马水或滴灌浇小水的方法进行。
②控肥 施肥过多会抑制根系生长,因此苗期尽量不施肥。若底肥不足苗子较弱,补肥时不要将肥直接淋到根部,在距根部20 cm处开沟施肥或打孔施肥。
③中耕 苗期若遇大雨倒灌进入大棚或土壤干旱浇水后,土壤板结严重,则要极早进行中耕,中耕不仅可以锄掉杂草,还能增加土壤疏松度和氧气含量,有利于根系生长。
2.5 甩蔓期管理要点
豇豆甩蔓期茎叶快速生长并开始孕育花蕾,此期是影响后期开花结荚的关键时期。秋大棚豇豆甩蔓期环境温度较高,茎叶生长速度快,此阶段栽培管理的核心是控制茎叶旺长。
豇豆控旺的方法很多,生产上主要采取控水、控肥、整枝打杈以及喷施药剂等方式。和苗期一样,甩蔓期尽量不浇水、不施肥,避免肥水过大造成旺长。甩蔓前后至爬满架前,可使用生长调节剂如调环酸钙、丙环唑、戊唑醇等唑类药剂以及磷酸二氢钾、叶绿素等控制植株旺长。
药剂控旺建议尽早进行,刚甩蔓时,用25%丙环唑乳油3 000~5 000倍液快速喷施植株顶部,可有效控制旺长,使植株节间长度控制在25 cm内。植株生长期及时抹去底部侧枝,中部侧枝留1~2片叶后摘心,爬满架后及时打顶,通过整枝打杈可有效控制植株旺长。
2.6 结荚期管理要点
开花结荚期是豇豆产量形成的关键期,此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需要消耗大量的养分。秋大棚种植豇豆,此时环境温度越来越低,不利于开花结荚,栽培管理上要以促为主,通过加强肥水管理和棚室温度管理,达到促花保果、防早衰,实现优质、高产的目的。
①肥水管理 土壤过于干燥或过于湿润都易导致豇豆落花落荚。第1花穗坐荚后开始追肥,追肥与浇水结合进行。一般间隔7~10 d,每667 ㎡可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0~15 kg。
结荚后期除了追施常用的氮磷钾复合肥外,每667 ㎡可配合追施矿源黄腐酸钾500 g或鱼蛋白5 kg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根系发育,避免植株早衰。
由于后期温度较低,秋大棚豇豆坐果率明显下降,而且荚条打卷扭曲严重,可叶面喷施0.3%~0.5%的磷酸二氢钾液、0.1%~0.3%的硼肥液等,以促进花芽分化和授粉受精,减少落花落荚。还可叶面喷施胺鲜酯1 500倍液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补充养分的同时还可以起到拉直、拉长荚条的作用,以此提高豇豆的商品性。
②温度管理 秋大棚豇豆后期环境温度越来越低,为尽可能延长豇豆采收期,提高产量,此时要做好大棚温度管理和预防低温冷害工作。根据外界温度情况,合理安排风口开放和闭合时间。
为避免浇水导致棚内温度和根部温度降低过多,浇水尽量在上午进行,避免下午浇水,降低晚上棚内温度。同时尽可能浇小水,少量多次。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如遇温度骤降,每667 ㎡提前冲施磷酸二氢钾2 kg提高植株抗寒能力。
低温来临前,采用在大棚四周加盖稻草或棚膜等方式降低低温对豇豆造成的影响。如遭受低温冷害,在冷害发生后,及时中耕提高地温,若植株萎蔫可叶面喷水进行缓解,同时叶面喷施氨基酸750倍液、葡萄糖等叶面肥300倍液和0.01%芸薹素内酯粉剂1 500倍液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植物尽快恢复生长。
2.7 病虫害防治
秋季大棚内高温高湿环境下,豇豆极易发生病虫害。病害以疫病、叶斑病等为主,虫害以菜青虫、白粉虱、蚜虫和蓟马等为主。
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辅。豇豆苗期的主要病害是红根病,防治方法是在豇豆出苗后5~7 d,及时用30%噁霉灵水剂750~1 000倍液灌根,还可添加鱼蛋白、氨基寡糖素、赤霉酸等药剂,预防红根病的同时,还可促发新根,使豇豆根系健壮,为后期丰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生长期间每隔7~10 d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等杀菌剂预防病害;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2 000倍液等杀虫剂预防虫害。
同时还可结合喷施0.3%~0.5%的磷酸二氢钾液、0.1%~0.3%的硼肥液或0.01%~0.03%的钼酸铵液,达到促花、早熟和丰产效果。
信息来自《长江蔬菜》2023年9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