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深度调查|大蒜生产全程机械化“堵点”亟待打通
作为一种重要蔬菜和小宗农产品代表,大蒜具有很高的市场需求量。据统计,近几年,国内及全球大蒜需求旺盛,价格也处于持续增长趋势。
我国是重要的大蒜生产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据统计,2021年我国大蒜种植面积为1013万亩,产量达到2162.5万吨。尽管大蒜需求及价格不断上涨,但大蒜种植户比较效益却并不乐观,近几年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种植户亏本的情况。一边是市场需求量的增大和价格高企,一边却是种植效益开始走低,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新蒜季到来前,记者进行了调查。
“蒜你狠”背后有原因
生产投入大,人工成本占比高
5月9日,离新蒜收获还有近1个月的时间,正在地里管理大蒜的董作云心情较为复杂。高兴的是,今年的大蒜长势不错,是个丰收年;忧心的是,到收大蒜时,自己肯定还要像往年一样去高价雇人,及时把大蒜收回家。
人工收获大蒜,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费用也较高。(资料图片)
董作云是商河县白桥镇的一位大蒜种植户,他面临的这种情况,也是当前大多数大蒜种植户需要面对的。“种大蒜,目前投入越来越高,其中人工成本占了相当大比例。” 董作云介绍。以大蒜收获为例,当地目前主要采取小型旋耕机,先把大蒜从地里旋挖出来,然后再由人进地捡拾并剪掉蒜秆,一般一亩地需要两个工(两个人干一天),一般一个工300元,2个工则是600元。当地一亩地一般产鲜蒜头4000斤左右,雇人装袋,一般是0.15元/斤,则装袋费用至少要600元。综合计算,加上100元/亩的旋挖费,仅仅是把蒜头从地里收出来,每亩人工成本就达到了1300元。
大蒜生产环节较多,因此每年大蒜生产的各个节点,也是种植户们下血本“抢人”的时候。商河县玉皇庙镇吕常庄村大蒜种植户王大爷介绍,每年4月底5月初,是当地蒜薹收获期,此时收蒜薹,除了销售,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蒜薹不提出来,会严重影响大蒜的生长,所以蒜薹必须及时提出来。由于蒜薹收获窗口期短、劳动强度大,而且还是一个技术活,所以此时工人非常难找,一般每天450元外加一顿午饭都“抢”不到一个熟练工。因为熟练工一天能提400斤左右蒜薹,一般工人则在350斤左右,有些甚至才200多斤,算下来,每斤蒜薹仅采收人工成本就达到1~2元。
而在大蒜种植环节,每个成年劳动力每天仅能种5分地左右,播种1亩大蒜人工费也在600元以上。
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研究员陈传强介绍,大蒜生产环节众多,包括耕整地、施肥、做畦 、大蒜分瓣、选种、播种、覆膜、灌溉、中耕、植保 、收获 、捡拾加工(去蒜秆和根须 )、分级等,由于过程繁多,且每个环节用工量大,所以蒜农种蒜投入较大。从各地统计情况计算,种植户若采用人工生产,一亩大蒜成本大概需要6000元,这其中人工成本占比较大。因此,蒜农迫切需要各类机械,以帮助他们打通大蒜生产中的诸多“堵点”,在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人工投入、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综合提高种植效益。
各类机械应运而生
但应用起来问题多多
陈传强介绍,中国是全球大蒜生产大国,种植面积及产量常年位居全球第一,2019年产量为2330.6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75.9%。2021年山东省大蒜种植面积为395万亩。从统计数据看,我国大蒜种植面积大,机械化程度低,因此每年用工量巨大,自然生产成本也是居高不下。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环境学院教授刘世崎介绍,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及城镇化率的提升,劳动力成本正不断提高,如果大蒜生产各环节再依靠人工,产业不但面临效益收窄的窘境,还将面临后续升级的难题。因此,全程机械化成为解决大蒜生产“堵点”、发展大蒜产业的迫切需要。
陈传强介绍,大蒜生产机械化最主要环节在播种和收获。因此,着眼产业发展需要,近几年我国特别是山东省,加快了科研攻关进度。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王瑞华介绍,近年来,山东省着眼大蒜生产全程机械化,已实施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组建了大蒜农机装备与技术研发核心团队,有效提升了大蒜生产机械化整体水平。
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教授宋井玲介绍,目前,我省已有济南庆华农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庆华机械公司)、山东玛利亚大蒜机械有限公司(下简称玛利亚公司)等大蒜机械专业生产企业,他们着眼生产实际,不断摸索,已开发出大蒜从种到收及后续产品深加工的诸多专用机械。
庆华机械公司负责人崇峻介绍,经过多年科研攻关,目前他们已推出多种型号的大蒜自动播种机,且多个型号都能同时完成播种、打药、滴灌带铺设、覆膜工序,其中一款播种机械,作业效率能抵60个人工,播种正芽率已超过97%;而在收获环节,他们也推出了单行、三行、多行等收获机械。实际应用测算,机械播种较人工播种,每亩能减少450元支出;而机械收获,每亩则比人工最少减少200元成本。玛利亚公司,也有多款机械同时上市销售。目前山东已有多家企业开始试水生产大蒜生产专用机械。
新型大蒜自动播种机,已实现播种、打药、滴灌带及地膜铺设一次完成。
大蒜自动分瓣机的推出,极大提高了蒜种分瓣作业效率。
陈传强介绍,虽然已有多款机械在推广,但目前我省大蒜机械播种面积仅有50万亩左右,机播率约为15%。大蒜联合收获面积大概5万亩,联合收获机械化率不到2%。总体看,大蒜种植环节,大部分还是以人工为主;收获环节,不少地方采用机械挖掘、人工捡拾方式,收获面积大概有240万亩。
多种机械不断推出,且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但为何没有得到大面积应用?刘世崎介绍,首先是农机与农艺没有深度融合,特别是各地大蒜种植不规范,模式不一致,尤其是行距、株距不一致,导致收获机械“水土不服”,无法大范围推广应用。其次,一些地方大蒜仍与辣椒、棉花等作物套种,机械无法进地。三是各地大蒜种植土壤质地差异大,机械无法做到普遍适应,加上残膜缠绕挖掘铲和链条等,影响机械作业性能。还有一个原因,目前机器种植大蒜,栽深不好控制,影响最终产量。当然,机收大蒜还有一个技术“堵点”,鲜蒜过于娇嫩,机械收获容易对蒜头造成磕碰,影响品质。系列问题的存在,最终影响了机械的大面积推广使用。
机械化生产是趋势
打通“堵点”需各方发力
陈传强介绍,我国目前已出台了大蒜生产技术规范(GB/Z 26578--2011)和大蒜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T/CVA 001—2020)。但前一个规范文件,只对生产基地的选择和管理、生产投入品管理、栽培管理、有害生物防治及劳动保护等环节进行了规范,这些规范与机械非紧密相关。而第二个规范,也只针对机械化作业的技术进行了规范。以上两个规范文件,并未对农机农艺融合标准进行规范,而农机农艺融合标准,是影响大蒜机械化生产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相关部门要重视大蒜机械化生产,并基于产业发展实际,制定出台相应的种植规范和标准,只要标准制定好了,农机推广就不存在障碍了。”山东省金乡县农作物良种繁育协会会长李永泉感慨,“未来的高效农业,必须靠机械化支撑,没有机械化的农业,不是现代化的农业。”
针对已有机械在实际生产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相关生产企业也在不断进行改进。“比如将收获机械小型化,这样既克服了当前农户种植不规范的问题,也兼顾了作业效率。”崇峻介绍说。而经过多年攻关,目前他们已制造出涉及大蒜产业大部分环节的专用机械,并根据实际应用不断完善。下一步,他们将在蒜薹自动收获这一最具挑战的环节发力,争取尽早研制出专用机械,将大蒜产业的“堵点”全部打通。
采用小型收获机收大蒜,不仅劳动强度低,而且效率非常高。
刘世崎介绍,今后,大蒜生产机械化是趋势,而大蒜产业要真正实现机械化,需各方发力。他建议,国家相关职能部门,要尽快制定出台大蒜生产相应技术标准与规范,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实现大蒜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另外,要强化大蒜专用机械研发与推广力度,支持相关企业进行科研攻关,不断改进机械性能与适应性能;同时对蒜农特别是农机手,加强技术培训等。
刘世崎建议,在种植技术层面,要推广大蒜高畦种植,利于机械播种时一次完成地膜覆盖、滴灌带铺设;以大蒜蒜头生产为主的种植户,要选用早熟及不易抽薹的品种,不再套种辣椒和棉花等作物,要大力推广使用降解地膜,便于机械收获等。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