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帮助
资讯 > 新闻快讯

“一棚收入15万”,“赔钱也要做”...菜价遭遇过山车,怎样才能保住"钱袋子"?

12月9日上午,天空阴沉,寿光市孙家集街道胡营孙村菜农王秋玲的冬暖大棚里却满是生机。“今年黄瓜难种,受天气的影响,秧子容易发黄,得多上心。”王秋玲说。

今年秋冬,菜价涨涨跌跌!

涨跌背后的产业是何种状态?

日前,记者赴“中国蔬菜之乡”寿光与有“中国蔬菜第一县”之称的莘县进行调查采访。

菜农:产量低点,价格还行

12月9日上午,天空阴沉,寿光市孙家集街道胡营孙村菜农王秋玲的冬暖大棚里却满是生机。“今年黄瓜难种,受天气的影响,秧子容易发黄,得多上心。”王秋玲说。

王秋玲是个80后,曾在外上班,5年前为方便照顾孩子,种起了大棚。今年黄瓜产量低点,价格还行,高的时候一斤3.5元,后面降了,也有2.6元/斤,没有赶上5元一斤的价格高峰,她也不遗憾,“很早的时候价格高,但是受天气影响更严重,产量更不行,好多都拔了重种的。”

“种棚睡觉都睡不好,到晚上就担心万一天气不好了怎么办。”刮风、下雨、下雪,这些平常的天气变化,都让王秋玲感到紧张,也萌生了去上班的念头。

12月9日下午5点,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智慧农业示范园里,菜农崔连明正用手机遥控大棚卷帘机,将保温棉被缓缓放下。除大棚卷帘机和植物生长灯外,崔连明的大棚里还配备了监控器、雾化机、放风机、植保机、水肥一体机等智能化设备,通过手机即可完成遥控放风、补光、加湿、浇水、施肥等工作。

“在智能蔬菜大棚种西红柿,产量更高,品质也更好了。最近价格高,西红柿卖到了4元左右一斤。”崔连明种了3个净面积2亩的大棚,今年秋后连续阴雨,他的棚也进了水,好在合作社有技术人员指导补救,再加上有智能装备“护卫”,产量损失不大。他告诉记者,目前一个棚一次能摘1100多斤西红柿,三四天采摘一次,预计一个棚一年能收入15万元左右。

从寿光往西300多公里,是另一个蔬菜生产大县莘县。今年初冬的大雪后,由于气温骤降,棚里温度低,河店镇马菜园村菜农老马家种的拱棚,即将进入成熟期的西红柿着色成了问题。在镇农技站站长岳雪龙的指导下,老马把大棚膜换成了新的,在大棚边上挂上毛毡。着色不好的西红柿只能卖到1.6元一斤,用了岳雪龙开出的“方子”,老马的西红柿最低卖到2.6元一斤,一亩地能多卖五六千元。

岳雪龙告诉记者,今年秋季,阴雨天气多,导致花芽分化不良、根系不好秧苗早衰,土传病害也较多,蔬菜普遍减产三分之一左右。受灾严重的农户,及时补种了油菜、甘蓝等耐低温、生长期短的作物。“补种的蔬菜产量肯定不如往年,但减产不代表减收,这些蔬菜价格较高,效益不低。”

菜商:渠道稳定比一时赔赚更重要

12月10日早上5点,夜色未减,寿光地利农产品物流园4号交易大厅里,一排排顶灯发出冷冽的白光。距4号厅开秤交易还有半小时,批发商们早已守在摊位前。

祥云菜业老板赵守田经营蔬菜生意已有30多年,5点半,等待过磅、刷卡的人在结算亭前排起了长队,赵守田这边几个品种的价格仍未定好。“先订货,我们根据订货情况定价,要货的多、货少就涨价,要货的人少就降点,一般到6点半左右价格就出来了。”

“这段时间受天气影响,菜豆类广东主产地的出货量少,收货的价格高。价格高了,消费市场就卖不动货。再加上本地蔬菜灾后补种,刚好赶在这个阶段集中上市,进一步影响了行情。今天一箱货涨了几块钱,但还是赔钱。”明知道赔钱,生意也要正常进行,赵守田告诉记者,他们看的是11月到明年3月这一季的整体收益,供货和销售渠道的稳定比一时的赔赚更重要,这也保证了市场供应量的相对平稳。

赵守田谨慎拿捏的价格,所影响的不仅是经营的收益,也影响着“中国寿光蔬菜指数”。蔬菜指数通过采集市场成交价格、成交量、成交金额等数据编制而成,是全国蔬菜价格和交易趋势的风向标。

“蔬菜指数,为蔬菜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提供了有效的价格信息服务。这些数字,能引导种植结构、销售结构和区域布局的调整,分散农产品生产、经营风险,提高蔬菜价格的透明度,使市场供求关系更加平衡,也可让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掌握蔬菜交易动态,为制定相关行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寿光地利农产品物流园价格指数员何晓杰说。

合作社:稳价新力量

早上收货打包,下午配菜发车,寿光市翔琦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繁忙日复一日。合作社理事长孙彦忠是孙家集街道胡营孙村的村主任,他1996年开始做蔬菜生意,早些年闯荡市场,2015年回村办起了合作社,开起了田头市场。田头市场体量小,吞吐量并不小,日均发货量100吨。12月10日下午,4辆大货车载满新鲜蔬菜,向武汉、信阳、南通、济南开去。

像翔琦合作社这样的田头市场,寿光有1300多处,全市95%的蔬菜通过田头市场销往全国各地。

因为没有中间商,直接对接大商超,合作社收货的价格通常比市场上每斤贵一角钱,还会对长期稳定供优质菜的社员给予一定奖励。胡营孙村共140户,种蔬菜大棚的约有100户。经过6年的发展,翔琦合作社的社员已经发展到了200家,除了本村的100家外,还有一半来自周边的村庄。

胡营孙村菜农桑明刚种大棚已有20多年,过去到13公里外的大市场卖菜,凌晨1点多起床,2点就得赶到市场,等买卖结束回到家天已经亮了。而摘苦瓜得天不亮的时候动手,见了太阳再摘瓜会蔫软,既要赶早卖瓜又要赶早摘瓜,很难兼顾。现在从大棚到合作社不过300米,三四点钟起来摘瓜,卖了瓜回来除草施肥、对花授粉,日子过得闲适了许多。

3年前,桑明刚在原有3个大棚的基础上,又利用闲置土地新建了一个9米宽60米长的小暖棚,在村里率先种起了合作社推荐的新品种——苹果苦瓜。“今天苹果苦瓜7元一斤,普通苦瓜3元一斤。苹果苦瓜现在是供不应求,在南方市场很受欢迎。”孙彦忠说。

地处山东、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地的莘县董杜庄镇毕屯村,去年5月,成立莘县毕屯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有机土壤改良剂对土壤进行改良,引进适合当地种植的秋延迟“软香辣”辣椒新品种,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业公司+农户”的模式进行运营。

“由技术专家和村干部共同组成种植团队,前期种苗、肥料等物资不用农户出资,由合作社自筹资金和农业公司垫付,并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实现农户种植‘零风险’。村里去年试种了200亩,带来了不菲的收入,今年又扩种了300亩。”毕屯村公选书记张军告诉记者,订单化种植模式,使合作社在市场中具有更强的主动性,今年辣椒的收购价格稳定在每斤3.3元左右,在受灾减产的情况下,每亩地仍能增收。

合作社各尽其能,但毕竟势单力薄。2020年9月,寿光107家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成立了全国首家蔬菜合作社联合会,进一步提升组织能力,增强“寿光蔬菜”品牌效应。

该联合会首届会长、寿光市众旺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崔岭西村党支部书记崔玉禄介绍,联合会要实现寿光蔬菜“随行就市-引领市场-订单市场”的创新转变。合作社整合后,进一步加强信息共享,建立起行业自律与行业自信,遇到菜价波动,可形成合力,在市场资源配置、组织货源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信息来自大众日报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

上一篇:博士教你腌鱼,教授教你用大数据种地…这个讲座正吸引56万人次围观

下一篇:判赔105万元!最高法严厉打击侵害植物新品种权行为

微信公众号:cjsczzs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