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帮助
资讯 > 蔬菜种植

了不起!全国70%的大棚西瓜是他们种的,亩净赚2万,种植面积超57万亩

西瓜在黄岩有数百年的种植历史,但由于“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域特质,人均耕地不足0.3亩,山区更少,农民只能守着一亩三分地望而兴叹。

每10个大棚西瓜,就有7个出自他们之手

每年将近4.3万人外出种瓜

全国种植面积达57万余亩

贡献西瓜年产值超过50亿元

至少带动10万名中西部农民共同致富

……

这就是“神奇”的黄岩种瓜大军,他们的脚步遍布全国23个省市区,东到上海、南抵海南、西至新疆、北达内蒙古,甚至走出国门到缅甸、越南、尼日利亚等地种瓜。

“哪里日照充足就去哪里种瓜”,黄岩瓜农这一创业景象曾获得了央视、新华社等众多媒体报道,被称作“追着太阳去种西瓜”。

为啥外出种西瓜?

黄岩瓜农并不是一开始就外出种瓜,在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是守在家里种西瓜。

西瓜在黄岩有数百年的种植历史,但由于“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域特质,人均耕地不足0.3亩,山区更少,农民只能守着一亩三分地望而兴叹。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黄岩茅畲乡的5位农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踏上了去上海的路程,开启了外出种瓜的先河。

5人的“淘金”故事,很快在当地激起了一层层浪。此后,越来越多农民效仿,尤其到了90年代,由于黄岩瓜农首创了西瓜大棚栽培,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命运,极大地提高了西瓜产量和品质,黄岩瓜农队伍快速扩大,并走向全国各地种西瓜。

西瓜大棚栽培,解决了在不同区域、一年四季种瓜的难题,使得种瓜周期短、见效快,一亩地刨去成本,还能年净收近万元。

不仅如此,黄岩瓜农市场洞察力敏锐,以全国市场为依托,销售根本不用愁。

黄岩瓜农有个“时间表”:全国最早上市的西瓜属海南,大约从前一年的12月至次年2月,之后云南西瓜开始接档,到了4月初,四川西瓜亮相,等进入5月,全国各地西瓜这才集体登场。瓜农的纬度梯次分布,正好打了个时间差,避免了扎堆上市带来的价格下滑,也实现了连续化供应。

黄岩瓜农在甘肃省会宁县河畔镇建的大棚西瓜基地

“黄岩种瓜大军”带动了许多地方经济发展。仅苏北和陕甘宁一带,黄岩瓜农就形成了30多万亩核心种植区块,为当地农民提供5万余个就业岗位。在河北省隆化县太平庄乡周家营村,这里地形复杂、土地贫瘠,戴了多年的“贫困村”帽子,就因为种西瓜得以摘除。

海南种瓜亩净收入超2万

今年43岁的浙江台州黄岩区上垟乡西洋村后呈瓜农卢灵锋,远赴海南种瓜已有18个年头。

 2003年7月,卢灵锋只身一人来到海南。创业初期,每天四点就扛着锄头出门,挖沟、翻地、拉膜、修路……常常要忙到晚上七八点才收工,几天下来全身酸痛,连筷子都拿不起来。

 8月种瓜苗,经90天生长期,11月即可收获。海南的气候非常适宜反季节瓜果生长,冬季上市的海南瓜恰好打了个时间差。

 和大多数台州瓜农一样,卢灵锋采用“大棚+地膜”种植模式,这比露天栽种更为高效。从2006年起,卢灵锋开始种植同样适宜海南气候,且效益更高的哈密瓜。起初没有种植经验,卢灵锋就向老果农、专家等虚心请教,一年下来记了厚厚一笔记本。

 相较于传统的爬地式种植,卢灵锋还根据哈密瓜的特点,重新设计了大棚,改为立体悬挂式种植。“一排排哈密瓜悬挂至相同的高度,四面见光透气,这样瓜形好、密度高、甜度高、抗病力强,整蔓、打杈、掐尖和摘果也更加方便。”

立体种植

这样的创新种植方式大获成功,从原先亩产两三千斤翻了一倍,亩产值也比原先种西瓜翻了几番。卢灵锋也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变身为新型职业农民。

如今,卢灵锋已成为海南哈密瓜种植大户,成立了海南鑫光农民促销合作社,并兼任海南浙江哈密瓜瓜农协会会长、黄岩区瓜农协会副会长。

海南哈密瓜种植面积达15万亩,仅台州瓜农的种植面积就达5万亩,卢灵锋的哈密瓜种植面积也有3000多亩,一年亩产量9吨,每亩地约2万多元净收入,为1000多名在外黄岩人以及当地百姓创造就业岗位。

西昌95%的西瓜都是他们种的

四川省西昌市太和镇一处大棚瓜田,牟卫军正蹲在超过40℃的棚里,熟练地采摘着西瓜。另外几名工人则忙着将西瓜装车,这批西瓜已经被收购商订购。

在成都西昌种植西瓜的台州瓜农

30多岁的牟卫军,同样来自黄岩,他种大棚西瓜已经10多年了。“以前家里就一直在外地种西瓜,在广东种了七八年,但没赚到什么钱。”几年前,牟卫军听朋友说西昌阳光好,很适合种西瓜,而且当地不少人赚了钱,于是夫妻俩从广东转战西昌。随后,牟卫军的两个舅舅、妹妹、姨娘等5家人,也陆续到西昌租地种瓜。

 像牟卫军夫妇一样,来西昌种西瓜的台州人基本都是“夫妻档”,他们像“候鸟”一样迁徙,每年大约10月、11月从台州举家来到西昌,然后开始整理土地、架设大棚,到了11月底至12月初就开始种瓜苗,接下来就是施肥、打药、人工授粉等工作,第二年3、4月首批西瓜成熟,直到8月下旬至9月初西瓜销售接近尾声,大半年的忙碌才能暂时告一段落。随后,他们会提前租好来年种瓜所需的地,之后回到浙江休息约1个月,然后又回到西昌。

 从10多年前开始,大批浙江人来到西昌租地种西瓜,“只要看见种大棚西瓜的,基本都是浙江的”。据西昌官方统计,当地95%以上的西瓜,都是台州人种的,这些瓜农分工明确,种植、管理、经营、销售已经形成了一整条产业服务链。

 掘金“一带一路”传输种瓜技术

黄岩瓜农不仅在国内天南海北种西瓜,还走出了国门。

 牟官顺,台州市黄岩区北洋镇罕溪头村村民,父亲牟法松是村里第一批“走出去”种西瓜的人。牟官顺自从成年起,就跟着父亲学习西瓜种植技术,随后独闯五湖四海,足迹遍布国内多个省份。

 2015年,他在缅甸密支那开始租地种西瓜,是密支那的台州瓜农“第一人”。 

牟官顺在缅甸密支那的西瓜大棚里

每年8月底牟官顺就到了缅甸首都内比都,那时还是雨季,他先用一个月时间开发、平整土地,等到9月中下旬,缅甸进入旱季,就可以下种子了。11月,第一批西瓜开始采摘。接着,埋下种子,到明年3月又可以收获一批。第一年,牟官顺租下400亩土地,赚了200万元。

 连作种植会影响产量和品质,缅甸有大片农田,可以种一年换一地。而且,这些地没什么病菌,种植西瓜不需要洒农药,绿色品质也使得价格可以高一些。同时,缅甸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一般大棚瓜的种植成本每亩只要5000元,不搭大棚的“露地瓜”更是只要3000元,与国内相比有很大的优势。

牟官顺不是个例。2017年,黄岩头陀乡的潘春友带着10多个老乡,前往老挝沙耶武里,承包了600多亩土地种西瓜。由于当地土地流转、劳动力等成本低廉,种出的西瓜又返销国内,2018年一年就获得了600多万元产值,利润高达400多万元。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黄岩越来越多瓜农把眼光投向了“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目前,黄岩有近5万农民,远赴异国他乡,种植西瓜、葡萄、哈密瓜、各类蔬菜等优质农产品,不仅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效增收,为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友好合作贡献了民间力量。

“早年背着锄头箩筐走出家乡,现在乘坐飞机、高铁来来往往。”47000多名扎根天南海北的黄岩瓜农,成就了一番“甜蜜事业”,也带动了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

信息来自农民日报、成都商报

长江蔬菜综合整理

上一篇:2021农业农村部重大引领性技术发布!十大技术都有谁?

下一篇:走进“植物工厂” 探访现代工厂化智慧育苗基地

微信公众号:cjsczzs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