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帮助
资讯 > 蔬菜种植

可怕!黄瓜“软”起来,产量直减60%

黄瓜在全国各地普遍栽培,而且许多地区采用温室或塑料大棚栽培,全年均有供应,是主要蔬菜之一。

黄瓜在全国各地普遍栽培,而且许多地区采用温室或塑料大棚栽培,全年均有供应,是主要蔬菜之一。

黄瓜疫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粪肥或种子上越冬,主要靠雨水、灌溉水、气流传播。该病害发病周期短,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迅速流行,一旦侵染,将造成田间黄瓜植株大面积死亡,产量直接减少60%以上,所以一定要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来防止黄瓜疫病的发生。

1   发病症状

  

黄瓜的各个部位均可受害,幼苗期感染疫病,嫩尖上出现水浸状腐烂,逐渐干枯形成秃尖。成株期主要是茎基部受害,呈暗绿色水浸状,逐渐变软,病部明显缢缩,病部以上的叶片逐渐枯萎直至全株枯死。

叶片受害时,产生暗绿色水浸状病斑,渐渐扩大形成近圆形的大病斑,环境潮湿时,病斑扩展很快,常致全叶腐烂。瓜条受害时,形成暗绿色、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湿度大时,病斑迅速发展,后期病部长出稀疏灰白色霉层,瓜条皱缩、软腐、有腥臭味。

2   发病规律及发生条件

    

黄瓜疫病为土传病害,以菌丝体、卵孢子及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或未充分腐熟的肥料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长出孢子囊,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随风、雨水、灌溉水传播,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又借风雨传播,进行重复侵染。病菌也可附着在种子上,播种后会引起田间发病,但一般情况下种子带病率低。病菌在5~37℃下均可发育,卵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5年。

湿度高是引发疫病的主要原因,雨季长短和降水量是病害流行的关键因素。如遭遇连续阴雨天,降水量大,则发病早且病害严重;夏季雨量高峰之后常会出现发病高峰。栽培过程中如浇水过多,土质黏重,施用未充分腐熟的肥料,病害易发生且发生重;疫病常发生在地势低洼、畦面高低不平易积水的田块,连年种植瓜类蔬菜的田块易发病;不同品种之间发病程度也有差异。

3   综合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

①选用抗、耐病品种,播种前对种子消毒。

      

②轮作   

与非瓜类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

      

③嫁接   

采用云南黑籽南瓜作砧木与黄瓜嫁接,可有效防治黄瓜疫病。嫁接苗于温室小拱棚内保湿培养,温度16~28℃,湿度95%以上,7天后揭去小拱棚,培育至3叶1心定植。嫁接苗的栽植密度比自根苗低20%,培土不可埋过切口,栽前多施基肥,保持嫁接苗旺盛的长势。

      

④利用太阳能进行土壤消毒   

每667 ㎡用1 t稻草或麦秸,切成4~6 cm长撒在地面,再均匀撒施石灰50 kg,翻地25~30 cm,铺膜、灌水,然后密闭温室或大棚15~26天,可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及线虫等。

      

⑤加强田间管理   

提高黄瓜植株抗病能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施用充分腐熟的优质厩肥,注意氮磷钾合理配施,避免偏施氮肥。生长中后期增施磷钾肥及微肥以增强黄瓜抗病能力。改善通风透光,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温度,生长期间及时拔除病株,摘除病叶,收获后及时清除枯枝烂叶、根茬及杂草,以减少下茬蔬菜的侵染来源。

3.2   农药防治

      

①苗期药剂防治   

选用72.2%霜霉威水分散粒剂400~600倍液于播种时及幼苗移栽前对苗床浇灌,使药液充分到达根区,浇灌后保持土壤湿润。

      

②田间药剂防治   

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全田喷药预防,667 ㎡可选用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75~125 g对水喷雾,发病前作预防处理时使用低剂量,发病后作治疗处理时使用高剂量,间隔7~10天连续施药,每季作物最多施药3次,安全间隔期为3 天。

或667 ㎡选用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30~40 g在疫病未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对水喷雾,每隔5~7 天施药1次,连续施用3次,喷雾时注意叶片正、反面喷洒均匀,避免漏喷。或667 ㎡选用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60~100 g于发病前或初期用药,间隔7~14 天施药,每季作物最多施药4次,安全间隔期2天。

 

作者介绍:

张丽,山东肥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肥城市三农大厦,271600

电话:18953866869

荣强,肥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上一篇:喜讯!长江蔬菜APP上架啦,50万大奖等您来拿!

下一篇:蒜农发明神奇农具,机器都代替不了,能顶几个人干活!

微信公众号:cjsczzs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