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姑娘”不仅漂亮还好吃?已经火遍我国东北地区!
1 形态特性
黄菇娘的植株为伞状,双叉分枝,茎为长方形,直立生长,有4条明显突出的棱,有白色茸毛;叶为宽卵形,浓绿色,边缘有锯齿状缺口,单叶互生;花为喇叭形,单生于叶腋,两性花,雄蕊5枚,雌蕊1枚,钟状花萼5裂,花瓣中央分布有5个2.0 mm×1.5 mm大小的紫色斑,雌、雄蕊长度相当;果实为圆形的浆果、橙黄色,种子小而多,浅褐色,扁圆形或扁椭圆形,镶嵌在果肉中,可以食用,具有浓郁的奶香味。
果实外面有一层由花萼发育而成、连成5角灯笼状的宿萼囊,宿萼囊基部略平,中心凹陷,顶部尖,有一小裂口,萼囊上有5条从果柄到袋顶的纵棱,宿萼囊膜质,质地柔软,像果袋似的包围着整个果实,起到保护作用,随着果实的长大而长大,宿萼囊初期为绿色,成熟时为黄色,完全成熟时为灰白色。
2 生物学特性
黄菇娘的种子发芽时间为5~7天,苗期一般30~45天,开花结果期60~80天,一般植株长出5~6片真叶时开始现花蕾,从现蕾到开花5~7天。1个节位1朵花,也有少数1个节位2朵花,花期1天,坐果率95%以上,一般每株可挂果100~200个。从坐果到转色期20天左右,转色期至成熟期10天左右,果实成熟后自然脱落。
3 对环境条件要求
黄菇娘对土壤要求不严,砂质土种植果实口感好,产量和质量高。黄菇娘较耐盐碱,适宜的pH值为 6.5~7.5。种子发芽温度为15~35℃,最适温度为25~30℃;苗期生长温度为3~42℃,最适生长温度为30℃;生殖生长温度25~40℃,最适温度为25~30℃。
黄菇娘在光照强度 2 000 lx以上时生长良好;在1 000 lx时生长纤细、衰弱,花芽分化不良,不能正常开花结果;光照强度低于1 000 lx时,生长受到抑制,严重时死亡。黄菇娘对水分比较敏感,喜干燥的环境,生长期间雨水过多,很容易感染根腐病和蔓枯病。
同时久旱遇大雨,容易出现裂果,但水分不足时,植株矮小,叶片发黄,果实小,产量低,品质差。在浆果开始成熟前期,枝叶和果实同时生长,需水较多,当浆果大量成熟时,需水较少。黄菇娘生育前期以氮、磷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
4 营养价值及保健功能
黄菇娘果实中含有1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丰富的钙、磷、钾、钠和镁5种常量元素和铁、锌、铜等10余种微量元素,同时,黄菇娘维生素含量十分丰富,尤其是VC、VE、VB2等均高于其他果品。
长期食用,可润喉止咳、通便利尿、生津开胃、降压和美容养颜,具有明显的增强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的功效,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一定疗效,是老幼皆宜的果品。
5 主要栽培品种
5.1 小型黄菇娘
生育期100~120天,株高80~150 cm,分枝5~9个,单果质量3 g左右,单株结果200个左右,果实圆形、黄色,每667 m2可产果1 200~1 600 kg。该类品种味甜质佳,且生育期短,成熟期相对较早,抗逆性较强,果实含糖量高,香甜适口。主要品种有小黄菇娘、铁把青等,其中铁把青已成为主栽品种。
5.2 大型黄菇娘
生育期110~130天,株高100~200 cm,平均单果质量8 g左右,一般单株结果100~130个,667 m2可产果1 500~2 000 kg。大型黄菇娘生育期相对较长,成熟相对较晚,抗逆性、含糖量、口感等相对弱于小型黄菇娘,但商品性高于小型黄菇娘。主要品种有落地黄、特大黄菇娘等。
6 基质育苗技术
6.1 催芽播种
将种子用纱布包好,于50℃左右的温水浸种,水量以盖过种子为宜,一边倒水一边搅拌,待水温降至室温后静置。浸种期间每隔8~10 h换一次30℃左右的温水,浸种20~24 h。在20~25℃条件下催芽。
每天翻动2次,并用温清水淘洗,淘洗后继续催芽,3~4天即可出芽。选用全价育苗基质装入54孔穴盘中并浇透水,将发芽的种子播种于备好的穴盘中,每穴播种3~4粒。
6.2 苗期管理
掌握“见干见湿”原则,不旱不浇水,浇水则浇透,促进根系生长。育苗期一般进行2次间苗,第1 次在子叶充分展开时,每穴留2~3株苗,第2 次在2~3 片真叶时,每穴留1 株壮苗。
因黄菇娘苗期较长,根据需要苗期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液1~2次,阴雨天气为防止幼苗徒长可喷施多效唑进行压苗。幼苗长至6~8片真叶,即可移栽定植。
7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7.1 选地整地,施足基肥
应选择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较高、保水保肥力强的地块种植,避免选择茄科作物茬口,切忌连作,且土地要经犁翻晒白、耙碎,使之充分风化、沤熟,并在四周开好排水沟,以利排灌。每667 m2施入商品有机肥500 kg、复合肥(N-P-K=15-15-15)25 kg、石灰25 kg。
翻地深度25~30 cm,起垄后耙细整平。露地栽培一般采用大垄(高畦)双行栽培,垄距90~130 cm,垄高25~30 cm。棚室可采取单行栽培,按垄距75~80 cm起垄。
7.2 覆盖地膜
为了防止杂草生长,采用垄面地膜覆盖的方法,根据垄距选用合适宽度的地膜,盖严实。
7.3 定植
育苗移栽,首先按照株行距开定植穴,露地栽培双行拐子苗(错行栽培),行距40 cm;棚室多采取单行种植,株距50~60 cm为宜,将健壮秧苗放入定植穴,填好土及时浇定苗水。
7.4 水分管理
黄菇娘整个生育期需水原则是“前期中水,中期大水,后期小水”。每次灌水最好间隔10~15天,灌水时应尽量选择晴好天气,灌水时间一般在早晨或傍晚。若后期浇水过多,不仅植株贪青旺长,而且会推迟浆果成熟期,因此,果实成熟期间,应注意适当控水,以提高果实品质。
7.5 养分管理
黄菇娘栽培的施肥原则是“先重后轻”。前期要施足基肥,以施有机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以促壮棵。
在生长期间一般进行2 次追肥,前期开花结果期,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期,追1 次肥,每667 m2追尿素15 kg;第2次追肥,为延长生长期,随灌水每667 m2施尿素10 kg和硫酸钾5 kg,开花坐果后每10天喷施1次磷酸二氢钾液、腐植酸、氨基酸类叶面肥等,喷2~3 次。
7.6 搭架整枝
当苗高20 cm左右时,摘心打顶,留2~4条分枝,多余腋芽全部抹掉,但注意不能抹去果芽。在植株旁立竹竿搭成“人”字架或蓠架,及时绑蔓,以防植株倒伏。及时疏枝疏叶,加强透光性能和通风性能。对生长过旺的植株,喷施1~2次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7.7 采收
果实的宿萼变成灰白色时为完全成熟,这时的果实为橙黄色,风味浓郁香甜,自然脱落,捡拾收获,采收后放在阴凉通风处,使果皮水分尽量降低,低温处贮藏可延长保存时间。
7.8 清洁田园
采收结束后及时将田间残枝败叶、杂草和地膜清理干净,集中无害化处理,保持田园清洁,以减少病虫源。
8 病虫害防治
黄菇娘的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根腐病、青枯病、病毒病、蔓枯病等,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蚜虫、粉虱等。
猝倒病、立枯病主要发生在苗期,控制湿度可极大地减少病害的发生,药剂防治可使用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800~1 000倍液或15%噁霉灵水剂450~500倍液浇灌。
枯萎病和根腐病发病早期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或50%噁霉•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青枯病使用20%噻菌铜悬浮剂500~7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400倍液或2%春雷霉素水剂500~800倍液灌根防治。
病毒病可喷施1.5%植病灵乳剂800~1 000倍液、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0.04%芸薹素内酯水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
防治蔓枯病一般可使用32.5%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或结合涂抹法用1∶5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碱式硫酸铜药液涂抹病部。上述病害一旦发生不容易控制,应以预防为主,提早发现提早治疗。
地老虎防治可使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灌根,每株施药液250 mL。防治粉虱可选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3 000倍液或20%啶虫脒水乳剂4 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可使用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1%阿维菌素乳油 1 500~2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9 贮藏与加工
黄菇娘一般可存放半个月,采后保存宿萼,在35℃下烘干10 h,并于8~10℃条件下避光保存,能将储藏期再延长10天以上。4℃贮藏能提高黄菇娘的贮藏品质和生理活性。黄菇娘主要的加工产品有黄菇娘罐头、果汁、果茶、果酒等。
10 发展前景展望
黄菇娘是一种食用与药用为一体的高级新型营养保健“草本水果”。因其生育期较短、适应性强、易于栽培,且果实营养丰富、风味独特、酸甜可口,因此,发展黄菇娘产业在具有很多动力,相信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黄菇娘的推广将具备更加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