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推荐】“癌症克星”秋葵品种知多少?
黄秋葵(Okra),广泛生长于热带国家,在我国栽培历史超过60 年,我国主要从印度、日本、美洲、东南亚及台湾地区引进品种并改良,现在黄秋葵种植遍布我国北方、南方、华中、华东和西南等地区。
近10 年,在华南地区的广东、广西、海南、江西、湖南、福建等地均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黄秋葵产业化规模栽培,也有庭院种植和少量小农经济种植。
1 黄秋葵分类
黄秋葵根据植株高矮,可分为3类:高株型,株高2 m左右,侧枝较少,品种有帕金斯大型长角等;中株型,株高1.5 m左右,品种有绿绒、绿宝石等;矮株型,株高1 m左右,侧枝较多,主、侧枝均可开花,品种有绿星、长绿、清福、五福等。
按果实横断面形状也可分为3类: 五角型,叶5深裂,果实浓绿色,5棱,横断面呈五角形,品种有琦玉五角、东京五角、新东京5号、南洋等;八角型,果实8棱,横断面八角形,果绿色,品种有美洲1号、大筱等;圆果型,果实无棱, 长短不等,横断面呈圆形,品种有圣母指、金套子等;按果实颜色,分绿果种和红果种:绿果种有黄秋葵、绿秋葵;红果种有红秋葵。
2 黄秋葵主栽品种
清福。杂交一代品种,株高约1.5 m,生长势强,茎秆粗壮。嫩果5棱,果端正,长约7 cm,果色浓绿。早熟,定植后36 d可采收,结果力强,产量高。
五福。杂交一代品种,生长势强,株型中等,株高1.2~1.5 m。早熟,主枝常自第5节起开始结果,主、侧枝均能结果。叶片较细裂,有利于通风透光和采收。果实五角,偶六角或多角,果色翠绿,果长约9 cm。早熟,定植后40 d左右开始采收,食味品质好。
南洋。杂交一代品种,高秆型,生长势强,株高1.5 m以上。嫩果细长,5棱,色淡绿。结果力、分枝性强,一般有3~4个分枝,早熟,定植后约35 d可采收。
新东京5号。日本推广品种。直立,高约1.5 m,茎基部木质化;叶互生,掌状3~5裂。主枝长到第4~5节时开始开花,完全花,直径约10 cm,花瓣5片,黄色,基部暗红色。果实长约20 cm,5心室,种子数量不多,果色深绿、有光泽,纤维较少,质地较嫩,富有清香味,比同类品种口感好,产量30~45 t/h㎡。
五龙1号。日本品种,同新东京5 号相似,植株较矮,约1 m,果色深绿,呈五角形,种子较少,品质优良。全生育期150~170 d,采果期约100 d,产量22~30 t/h㎡。
翠娇。生长强健,早熟,叶型较小,缺刻深。果稍粗壮,丰满,五角果,果色浓绿,荚果老化晚,形、色优美,品质优良。
绿空。是国外引进的杂交一代品种,经试种示范,具有早熟、色泽碧绿、口感嫩滑鲜美、高产等优点,667 ㎡ 产量750~1 000 kg,收入1万元左右,适合平湖市及相同生态区露地或设施栽培。
植物长势旺盛,株高可达1.5~1.8 m,坐果节位低、可连续坐果,成品率高。采收期长,高产,果实浓绿色,棱角清晰,果形整齐,风味好,深受欢迎。嫩荚长7~10 cm为采收适期。
五星。株高可达1.5 m,根系发达,茎秆粗壮、直立,木质化程度较高;叶柄长,叶大;花直径4~8 cm;果5棱,嫩果翠绿色,长15~20 cm。
碧剑。品质优,丰产性好,适口性好,667 ㎡产量可达1 500~2 000 kg。植株直立,株高180 cm左右;对土壤适应性强,黏土或砂壤土上均能生长;茎秆木质化程度较高,抗倒伏能力强;第6~7节开始着花,花径5~8 cm;荚果绿色,长15~20 cm,有5~8条棱。
粤海。半矮秆型,株高73.9 cm,早熟,始花节位6.2节,嫩果5棱,果面柔滑无刚毛,果色翠绿,果长约11 cm,单果质量约11 g;广州地区适播期为3~9月,最适播期为3月和7月,每667 ㎡种植1 800株左右,产量1 318 kg,比五福黄秋葵增产13.6%。
纤指。是浙江省农科院蔬菜所利用日本引入的黄秋葵品种的自留种变异株,经多代单株选择提纯而成的良种。适应性强、抗倒伏能力较强、耐病虫、品质优、丰产性好。株高260 cm,茎粗4 cm,分枝少;叶为掌状5深裂;蒴果为无棱果,果长为20 cm,果径2 cm。露地播种为主,4月初播种至鲜果采收约70 d,采收期130 d左右。
美洲1号。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李育军引自多米尼克并经提纯选择。其熟期晚、果大、抗性强、产量高、适应性。株高100~250 cm,茎粗25~55 cm,基部节间较短,有侧枝;下部叶片阔大,缺刻浅,上部叶片狭小、深裂,叶柄较短;果8棱,果长10~25 cm,直径1.9~3.6 cm。在汕尾市、河源市、广州地区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妇人指。原产美国,无限生长类型,株高1 m左右,生长繁茂,分枝多,主、侧茎都能结果,中熟;第6~8叶始花,果细长似手指,5~6室,品质好。
长果绿。原产美国,有限生长类型。株高70 cm左右,长势中等,分枝较多;早熟,主茎第5~7叶始花,以后陆续开花结果,主茎和侧枝均结果;采收期较短,果细长,品质较好。
北京黄秋葵。喜温耐热,株高1.5~2.0 m,生长势、抗病虫能力较强,嫩果荚长10~12 cm,顶端较尖,横切面呈五角形,质地柔软,品质好;667 ㎡产量1 500~2 000 kg。
北京红秋葵。耐热不耐寒,植株高大,生长旺盛,茎秆、叶片和果实均为深红色,嫩荚长10 cm左右,前端较尖,横断面为五角形,质地柔软,品质好。667 ㎡产量1 500 kg左右。
新星五角黄秋葵。杂交一代品种。果色特浓绿,蒴果五角,弯曲果少,小疙瘩、色素很少,高等级果比率高。侧枝2~3条,适宜密植栽培。结果节位低,初期产量高。
绿星。原产日本,无限生长型。株高1.4 m,茎粗叶大,叶缺刻较浅,以主茎结果为主,第6~8叶始花,果实6~9室,外观6~9棱,较五角稍粗,采收期长,产量高,品质好。
秋葵1号。辽宁铁岭市农科院从美国引进,株高2 m。5~6片叶始花,花黄色,瓣基紫红色,色艳丽,具观赏价值。主茎结果为主,平均单株结果36个,蒴果,先端细尖,略弯曲,形似羊角,嫩果黄绿色,商品果果长19.3 cm,单果质量26.7 g,667 ㎡产量约2 100 kg。
五角锦葵。日本品种。株高0.8~1.2 m,蒴果,先端细头,略有弯曲,呈五角棱形,成熟果长20 cm左右,食用嫩荚长12 cm左右。
派丽。浙江慈溪市从比利时引进。生长势强,耐贫瘠、耐盐碱能力良好,平均株高105 cm,全株布满刺毛,单叶互生,叶掌状深裂,4~5裂;始花节位第3~5节,果实5棱羊角状,商品果单果质量约7.5 g,平均长5 cm,采收期65 d,667 ㎡产量400 kg。
日本黄秋葵。从日本引进的多用途保健蔬菜,营养价值极高。株高1~2 m,茎圆柱形;叶片绿色,长20~30 cm;第5~7片叶腋始花,花黄色;花后6~9 d,当果实长10~12 cm时可采收上市;以主茎结果为主;果实绿色,有短细茸毛,老熟果褐色。南北可种,适应性强。
甬葵1号黄秋葵。系宁波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引进选育的黄秋葵良种。平均株高135 cm,开展度90 cm;叶绿色,呈五裂掌状深裂;花大而黄,柱头顶部紫红色,始花节位第3~5节;商品果平均长10 cm,宽1.6 cm,单果质量15 g,先端尖,横断面五角形,皮色绿,品质好;丰产性好,一般667 ㎡产量约3 000 kg。
适应性强,耐旱、耐热、耐湿,不耐涝,喜温暖,不耐低温、霜冻,要求光照充足,抗倒伏能力强,耐病虫。适宜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华东地区栽培。
台湾485号。是福建东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7年从台湾引进。株高1.4~1.6 m,茎秆粗壮,植株长到7片真叶时开花,除底部2片真叶外,每个叶腋都有花芽;果5棱;播种至采收55 d左右,全生育期195~220 d,采收期138~148 d,每株可采收80~100个嫩荚,667 ㎡产量2 580~3 000 kg。
喜温、耐旱、耐热,但不耐寒,对土地适应性强,抗逆性较好,病虫害较少。
红娇1号。株高138.8 cm,叶掌状浅裂五角形,花红色,果色鲜红,7~9棱,果形长,开花较五福早4 d;生育期(播种至始收)51 d,较五福早6 d; 产量较五福低,但抗性较强。
3 品种选择注意事项
黄秋葵品种较多,一般大叶且株高的品种晚熟,营养生长旺,节间长,产量较低,且荚果易老化,较少推广。因此,生产上一般选用较矮或掌状裂叶、较高株形的品种,如五福、新东京5号、清福、永福、翠娇等。
角数越多,子室数与种子数相应也多,或会因口感问题影响消费者接受度,另外生产上也常采用五角种,多选用台湾地区及日本的五角种,如台湾的南洋、五福、永福、翠娇、清福;日本黄秋葵。
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宜选用台湾五福、东京五角、美丽五角等品种;桂南地区宜选择高株、荚果棱角形的品种(如新东京5号)。矮株品种也可种植,其具有宜密植、抗倒伏和管理方便等优点,但其品质和产量比高株品种略差。
近几年,生产中,美洲1号等8棱(角)品种受到消费者青睐,其特点是鲜果粗短,8棱,色青黄,黏汁多,产量高,采收期长,对土地类型适应性广,抗性强。
同时,新品种选育取得进展,如石秋葵1号,选自纤指的变异单株;川秋葵1号,选自非洲黄秋葵品种;赣葵1号、赣葵2号,选自本地农家种变异株;福农1号选自非洲马里光钝感品种Foukoubamn的变异单株;中葵2号通过秋葵1号优异种质Q015与萍乡2号杂交选育而来;闽秋葵2号以洛江1号自交系与莆田1号自交系杂交选育而成;红丰2号选自上海TP006的变异株等。这些新品种都可经试种、示范后,选择符合当地需求或目标市场需求的品种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介绍:
基金项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2018年农业科技特派员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支撑项目《种养技术示范推广和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建设项目《作物新品种及其高新技术的集成与示范,2017推05》
陈株(1978-),第一作者,女,主要从事农业科技图书资料与信息研究,E-mail:1179533385@qq.com
徐碧珍(1992-),并列第一作者,女,本科,主要从事园艺栽培与经营管理,E-mail:996745498@qq.com
李育军(1963-),男,通讯作者,研究员,主要从事作物种质资源与利用研究,E-mail:17906431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