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品质并重丨如皋市蔬菜产业发展完胜之道
刚踏入如皋,初春的细雨飘飘洒洒,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细腻的芬芳,夹带凉爽舒适的海风丝丝沁入心脾。精致低矮的房屋鳞次栉比地排列在街道两旁,简洁而和谐。
在如皋市蔬菜办工作人员的陪同之下,长江蔬菜杂志社一行走访了如皋市现代蔬菜基地的典型代表。
特色蔬菜,领军高端消费市场
颇得造物主青睐的如皋从来不缺特色优质蔬菜,黑塌菜、白萝卜(鲜食、风干)、香堂芋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白蒲黄芽菜正在进行地理标志认证申报。此外,以白萝卜、草莓、西兰花、刀豆、盐渍菜等为主的加工和出口型蔬菜基地稳步发展,优势蔬菜产区特色逐渐彰显。
在种植方面,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名特优品种为主,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高档精细菜生产,提高优势蔬菜产品附加值,加速形成新格局;在营销方面,充分利用毗邻长三角高端消费市场的区位优势,协调组织市农委、供销联社等部门,联动推进市场开发,连续多年开展“如皋长寿农产品上海展示展销会”等产销对接活动,规模基地种植的20%左右份额地方特色蔬菜供应上海市场。
作为如皋长寿蔬菜的上海特供基地,如皋市金旺家庭农场在高端特色农业的道路上迈向“纵深”,大力培育高品质、高营养、高安全、高附加值的蔬菜品种,先后引进种植美国芦笋、台湾枸杞、广东长寿菜、芸豆、芦蒿、湿生水芹、双季茭白、早熟藕和特色慈姑等新品种30多个。
生产的慈姑、枸杞头、蕹菜、韭菜等特色蔬菜已成为占领长三角中高端市场的拳头产品;还通过为周边多家蔬菜园区提供代销服务,成为当地蘘荷、芦笋的最大供货源。
2016年,金旺家庭农场总产值达1050万元,净效益200万元。大棚苋菜—蘘荷/秋葵间作模式,667㎡产值4.45万元/年,净效益3万元/年;大棚蕹菜—青菜水旱轮作模式,667㎡产值1.6万元/年,净效益1.4万元/年;大棚双季茭白早熟高产栽培模式,两季产量3000kg/667㎡,批发价最高可达10元/kg,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前沿技术,构建优势生产格局
随着蔬菜产业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现代科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推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力引擎。
2010年以来,围绕江苏省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结合省科技支撑、“三新”工程、科技入户等项目实施,如皋市开展了水生蔬菜设施早熟栽培、脱毒草莓优质安全栽培、夏秋叶菜安全抗逆栽培等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每年编写“如皋蔬菜”简报,每年组织开展蔬菜生产技术培训观摩活动。新技术推广应用后,蔬菜品质和农民收入均得到显著提高。
凭借专业技术单位的支撑,南通鑫磊生态家庭农场在众多传统农场中脱颖而出,在春化蚕豆技术走向田间地头的过程中发挥示范性导向作用,带领当地农民走上致富之路。春化蚕豆技术通过人为对蚕豆芽苗进行一定时间的适宜低温处理,缩短其生育时间,促使蚕豆苗提前开花结实。
研究表明,这些经人工春化的蚕豆较一般露地蚕豆长势更旺、品质更优、产量翻番。提及春化蚕豆的生产效益,农场技术员吴春芳说道:“农场建成后第一年采取的是露地种植,第二年在江苏省‘三新’项目的基础上新建3.33h㎡(50亩)大棚进行蚕豆春化设施栽培,取得巨大成功,目前正是鲜荚采收期,售价约10元/kg,采荚期长达6个月,从元旦始收至五一结束,效益提升显著。”
作为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吴春芳在蚕豆领域的技术积淀已有30年,是他率先将春化蚕豆技术引入农场,随着基地的不断发展,功能也不断扩张,可为周边农民供应蚕豆苗,并对他们种植的蚕豆托底收购。春化蚕豆技术的兴起,为当地农民开拓了一条致富的新道路。
金奖品质,引爆休闲采摘风潮
初春,正是采摘草莓的好季节。这几天,如皋市东陈镇全红草莓园又迎来了大批游客,大家人手一个提篮,在大棚里体验了一把当农夫的乐趣。
虽然2015年注册成立的草莓园在业内还很年轻,但负责人——季方全夫妇却有着近20年的草莓专业种植经历。
藏在深闺人不识,一朝亮相天下知。时间回顾到1999年,初涉草莓种植领域的季方全夫妇囿于所处地段偏僻,销售半径被局限,难以进行规模种植,经济效益一直不见起色。后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赵密珍教授和南通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顾绘教授的讲座点拨,他们终于下定决心在南东陈社区新东线北侧流转了0.67 h㎡(10亩)地,于2015年夏季开始了二次创业。
这一次,凭着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精益求精的前瞻意识,引进的红颜草莓品种参加江苏省第七届“盐都大纵湖杯”优质草莓评选,一举夺得金奖;桃熏品种以独特的水蜜桃芬芳征服各评委,赢得第13届中国安徽长丰精品草莓擂台赛金奖。
种苗选择上,季方全坚持选育脱毒种苗,严格分级移栽,保证生育进程同步,为高产栽培夯实基础;在草莓的种植上,严格高温闷棚,并注重除盐、温湿度调控、悬挂黄板蓝板等预防措施的应用,草莓病虫害发生少,为害轻;当草莓采收结束后,播种甜高粱等耐盐碱作物,既能够有效降低盐分,秸秆粉碎后又是很好的有机肥,恰如其分地提高了草莓的品质及口感。品质上的保证,加上奖项的加持,在2017年草莓生长季,客户上门采摘占据销售额的70%,实现了产值和效益上的新突破:9个大棚近0.47h㎡(7亩)地,产值突破30万元,平均每667㎡净效益达到3.5万元。从传统耕作到现代化蜕变,从平庸到一举夺魁,种种殊荣无不是季方全夫妇历年来在草莓种植行业中的心血凝结,亦是农业部门日夜穿梭于田间地头为农户服务的缩影。
(网站编辑:潘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