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永和县县情概况
永和县地处吕梁山脉南端,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东岸,临汾市西北边缘。县境东西宽41公里、南北长46公里,总面积1212平方公里。境内山峦起伏,梁峁层叠,3大山系9座大山成“川”字形排列,大小2500多条沟道纵横交错,呈千沟万壑之貌,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梁峁残垣沟壑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1521米,最低海拔511.9米,年均气温9.5℃,年降雨量在500㎜左右,十年九旱,是雨养农业县。全县人口6.4万,其中农业人口5.3万,辖2镇5乡,79个行政村,306个自然村,是革命老区、省界边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悠久的历史文明
永和县历史悠久,民风淳朴,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3000多年前即有建制。西汉置狐讠聂 县,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称永和县。
光荣的革命传统
1936年毛泽东率领红军东征,途经永和,在赵家沟、前龙石腰、上退干等地居住和战斗了十三个日日夜夜,永和是红军东征时期建立的重要根据地之一,是毛泽东主席在临汾市境内唯一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在解放战争时期永和人民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先后四次组织支前运输队、担架队支援解放大西北。建国前后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接纳和帮助了20多个省市逃荒求生的人民共渡难关。
突出的区位优势
永和东邻隰县,南连大宁县,北与石楼县接壤,西与陕西延川县一河之隔,自古就是秦晋交通要道,如今横跨东西的永和关黄河大桥承中接西,不仅是临汾市通往延安的便捷通道,也是连接华北与西北地区物流的重要门户。境内县乡公路四通八达,328省道、248省道穿境而过,省级沿黄干线二级公路贯穿南北,霍州—永和关高速公路开工建设。
独特的自然环境
永和属半干旱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全年比较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土地可利用面积169.5万亩,人均占有26.25亩,现有耕地面积34.7万亩,人均5.37亩,基本农田11.8万亩,人均1.87亩,林地面积119万亩,野生林200余种。境内基本没有工矿企业,注重大气、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净土”,发展绿色产业,开发有机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鲜明的特色产品
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区域小气候使永和盛产的红枣、核桃、绒山羊、小杂粮、蓖麻、酸枣、野生中药材等特色产品,品质上乘,闻名遐迩。尤其是永和红枣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以核小、皮薄、肉厚、天然无虫、无公害、无污染而久负盛名,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证书和有机红枣产品认证,是全国无虫红枣第一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枣乡”称号,红枣收入占到农民经济收入的40%。另据探明,有丰富的煤炭、煤层气等地下资源。我县境内煤层气区块面积为620平方公里,已完成37口井的钻探,初步探明可采储量为600—700亿立方米。
丰富的文物资源
境内芝河两岸存有旧石器遗址,罗仓、下退干等地存有新石器遗址,商周墓葬遗址,汉代城堡遗址,并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有新石器时期的石斧、陶片,商周的青铜器、唐代的石佛头像、宋代的瓷枕等多件规格很高的文物被国家、省博物馆珍藏,楼山龙王庙、县城文庙大成殿为元代建筑,全国罕见。
奇特的旅游资源
永和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独具魅力。这里是人类文明的鼻祖伏羲的故里,相传伏羲在黄河岸边的乾坤湾观天象、察地貌,发明了太极阴阳图。以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为重点的红色文化旅游、以黄河乾坤湾为重点的黄河风情旅游、以绿色产品采摘为主的绿色生态旅游的格局初步形成。乾坤湾景区位于全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晋陕大峡谷之中,是九曲黄河的核心景区,2011年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乾坤湾被列为“十二五”期间全省11个重点建设景区和五条精品旅游线路之一。乾坤湾和东征纪念馆被列为全市十大特色旅游景点之一。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加入了全国毛泽东纪念馆联谊会,被确定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