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北京展销 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叫好又叫座
1月18日,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北京)展销会在北京全国农展馆1号馆落幕。此次为期的4天的展销会是内蒙古第一次在区外主办绿色农畜产品展销会。据统计,展销会期间,进1号馆采购的人数达到4.1万多人,现场贸易额278.6万元,签订合同及意向成交额6500万元。通辽科尔沁牛业与北京中国餐饮服务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500万元。
打造知名品牌
1月15日上午,没有鲜花和礼炮,在蒙古族乐曲的伴奏下,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北京)展销会开幕了。此次展销会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主办,北京市农业局和全国农展馆共同协办。开幕式上,北京市农业局局长吴宝新致欢迎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厅长郭健主持并讲话。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王玉明,农业部原党组成员、农业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农业部有关司局、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中国畜牧协会、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中国动物福利协会以及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供销社和农牧业厅有关领导,内蒙古各盟市分管副市长、农牧业局负责人参加了开幕式。
在随后的巡馆中,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等领导在内蒙古蒙清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展位前停下了脚步,屈冬玉详细询问了产品原产地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优质小香米的种植规模、营养价值和产品效益等情况,并对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提出了希望。当走到内蒙古华欧淀粉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展位时,屈冬玉饶有兴趣的查看了无矾马铃薯粉产品,充分肯定了内蒙古对推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积极作用。
据了解,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全面推进农牧业改革发展,加快农牧业现代化步伐,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呼和浩特市农牧业局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借此次筹办展销会的契机,呼和浩特市将全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快速发展,不断调整种植业和畜牧业结构,积极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培育和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为呼和浩特市现代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
知青早早到来
展销会的第一天上午,早早地就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曾经在巴彦淖尔市下乡的十几位知青。
进入到馆内,63岁的赵宝收不停地搜寻着“巴彦淖尔”字样的展位。当他和其他几位同行的知青来到河套面业的展位前时,停下了脚步。抚摸着一袋面粉对记者说:“我是1969年下乡来到乌拉特前旗当知青的,那个时候土地碱化、沙化,亩产低,我们自己种自己磨。磨出来的面粉又粘又牙碜,根本吃不到这样的面粉。现在我们包饺子只用河套面粉。在北京的任何一家超市,都可以买到河套面粉。”
赵宝收像老朋友一样,和巴彦淖尔心连心食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聊了起来:“我们巴彦淖尔的大瓜子确实好吃,籽大饱满。我们那个年代唯一的消闲食品就是花上1毛7买袋瓜子。”说着,他拿起放在展位上供人们品尝的瓜子吃了起来,“好吃,香!”
赵宝收和其他大部分知青一样,在乌拉特前旗待了将近10年,后来返回北京。“虽然回到了北京,可我们梦里经常梦见的,依然是知青岁月,我们的泪水、汗水和青春,都留在了那片土地上,巴彦淖尔是我们的第二故乡。”赵宝收动情地说。
和赵宝收同行的王捷说:“我们现在联系的一同下乡的知青将近200人,这是我们出资出版的一本画册,叫梦之初的涟漪,记着我们和兵团战友的事情。”翻开画册,是一幅幅赵宝收、王捷等知青下乡时的青涩照片。“几天前听说内蒙古要在北京办展销会,我们就互相联系好了,相约一定要来看看,再听听巴彦淖尔话,再吃吃巴彦淖尔食品,那是一段难忘的回忆。”王捷眼含泪花说。
企业各显身手
展销会上,我区的各家企业各显身手,纷纷推出了吸引眼球的绝招:有的穿上蒙古袍吸引顾客,有的现场煮肉让人品尝,有的熬好鸡汤吸引市民的注意。
在内蒙古丰业生态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展位前,浓香的鸡汤味儿吸引了众多顾客。该公司现场熬了鸡汤让顾客品尝,北京市民张女士端着一杯鸡汤边喝边对记者说:“这个鸡汤的确好喝,我已经买了一只鸡了。”
记者看到,该公司此次展销的是绣花牌北京油鸡及童子鸡,顾客在喝了鸡汤后,纷纷掏钱购买。
据该公司现场负责人介绍,
内蒙古丰业生态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业化养殖北京油鸡和高蛋白昆虫的现代化民营企业。公司在乌兰察布市草原上散养国家农业部禽畜品种资源重点保护唯一优秀地方鸡种——北京油鸡,同时养殖黄粉虫等昆虫。
2014年,该公司生产的北京油鸡、北京油鸡蛋,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名优特”农畜产品。
2015年北京油鸡、北京油鸡蛋通过绿色认证。
记者了解到,截至展销会结束,该公司带来的2000枚鸡蛋,200只老母鸡全部被抢购一空。其中很多顾客头一天买了,第二天又来买。此外还预定出去很多,与西贝餐饮、道和集团、海尔电商平台等大客户达成了意向性协议。
牧民自费参展
4天的展销会,让记者见识到了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在北京市民中间爆发出来的热度,尤其是牛羊肉,更是火爆。诚如知青赵宝收所言:内蒙古的牛羊肉在北京市民中口碑好,在北京市市场特别火。
有好东西就要展示出来,在这点上,锡林郭勒盟镶黄旗文贡乌拉苏木苏木长浩毕斯做出了表率。尽管没有达到参展入会资格,他还是自费带领4名苏木干部来到了会场做起了自我推销。
连续几天里,尽管1号馆里客流熙熙攘攘,但是身材高大、身着宝蓝色蒙古袍的浩毕斯依然格外显眼。他和同样身着鲜艳蒙古袍的同事向人们发放着宣传资料,资料里介绍的是文贡乌拉苏木的牛羊肉。
趁着他擦汗的间隙,记者采访了他。浩毕斯说:“从锡林郭勒盟农牧业局的微信平台里看到了内蒙古的农畜产品要来北京办展销会的消息,我赶紧和农牧业局取得了联系,表示我们苏木的牛羊肉也想参展。可是,因为不是企业,也没有QS标识,不具备入会资格,不能随同其他企业一同参展。”歇了口气,浩毕斯继续说:“可这难不倒我们啊,那我们就单独过来,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1月14日,浩毕斯带了4名苏木工作人员连续开了七八个个小时的车,来到了北京。出发前,为了吸引顾客的注意,浩毕斯还特意给每人制作了蒙古袍,还精心制作了宣传资料。果然,他们一出现,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我们牧民的牛羊肉是一等的,已经注册的品牌‘察哈尔羊’,这么好的产品价格却上不去。”浩毕斯说,“当地的羊肉一斤25元左右,牛肉一斤28元左右,而北京牛羊肉一斤的价格是46元左右,也许肉质还不如我们的好。”这让浩毕斯心里很不平衡。他琢磨后,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信息不对称,没有中间桥梁。他说:“北京人想吃放心肉找不到,而我们却苦于走不出去。这次就是一个契机,我们政府出面帮助牧民找销路,搭建一个平台,把真正的绿色牛羊肉直接卖到北京市民家门口。”
浩毕斯说,宣传资料发完了,下一步,他希望找到北京最大的小区,和居委会建立联系,不要中间渠道,直接把肉卖给北京市民。他已经打听到天通苑小区是北京最大的小区,他准备到这个小区和居委会建立联系。
在展销会上,记者还采访到了一位专程跑过收集资料的教师,这位教师来自扎兰屯市,叫白金英,是扎兰屯职业学院的教师,她收集材料是为了回去给牧民们讲课用,教大家如何把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
精品馆受欢迎
采访期间,很多北京市民纷纷询问,是不是展销会结束后,以后再想买到内蒙古绿色的农畜产品,只能等到明年的展销会或者到内蒙古购买。其实,在北京全国农展馆的院内,内蒙古名优特农畜产品北京精品馆就常年对北京市民开放。
据了解,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8337”发展思路以来,自治区加大绿色农畜产品输出工程建设,同时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构建“电商平台+展示直销中心+零售体验店”的绿色农畜产品展示直销中心和零售体验店,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展示体验相促进的方式,宣传内蒙古的饮食文化和优质绿色名优特农畜牧产品,拓宽销售渠道,拓展市场空间,提升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的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
2015年1月20日,内蒙古农畜牧产品北京精品馆开幕。成为在北京展销内蒙古名优特农畜牧产品永不落幕的农博会。记者在精品馆里看到,我区的名优有机面粉、乳制品、牛羊肉、高山雪菊、葡萄酒以及苁蓉等产品在这里应有尽有。据精品馆负责人邬雪峰介绍,内蒙古精品馆在开业至今,从最初平台搭建到逐步的招商、开业,到目前已入住75家企业,线上线下渠道拓展20余家,并且在北京的东南西北各个区域均有品类销售。
记者采访期间,住在北京海淀区的市民张先生和爱人购买了一袋产自通辽市的沙米,价钱并不便宜。但是张先生说:“不怕贵,也不怕路远,我和爱人每个月从海淀区来一次这里,就是为了买到好吃的沙米。”
采访中,记者遇到了在北京经营超市的侯先生,他此次是专门来寻找合作商的。侯先生说,他的店里几乎没有内蒙古的产品,以前只听说内蒙古的乳制品和河套酒,来之前,本来是关注牛羊肉的,结果转了一圈后,发现了很多第一次见到的商品,比如小包装的辣椒酱、乳制品、牛肉干都很不错。侯先生说,回去研究后,将考虑联系厂家合作。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厅长郭建接受采访时说,内蒙古的水、土、空气都符合生产绿色产品的条件,4天的展销会不可能卖出去多少产品,但是社会影响是巨大的,下一步,将在全国开设精品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