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营养改善计划究竟存在哪些问题?
编者按:教育部昨天发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督导报告》,《报告》指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3年多来,在中央有关部门、试点地区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超过1/3的县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超过1/4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享受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政策,实施规模位居世界第3。
同时《报告》指出了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有的地方期待中央“包打天下”。面对在县城就读农村家庭学生等未纳入国家试点膳食补助范围等问题,期待中央一步到位扩大国家试点范围,没有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
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清华大学国际传播中心研究员丁兆林对此认为,地方希望中央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说明一个政策的出台,是政府管理能力的体现。
丁兆林:这个对地方和国家而言,它不应该有差别的,因为它们都代表政府,从中央角度讲,地方政府如何配合,肯定会有一些细化的政策,那么这种政策是否能够细化到位,制定的比较合理,这是对政府管理能力的一个挑战。对于政府来说,能够做出一个承诺,给孩子增加营养,这是一件好事情,同时也需要社会资源的一种配合,这个政策的制定是不是严密,它的社会资源的动员能力怎么样,这是考虑现在政府运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督导报告》同时指出,有一些地方未实行营养餐资金专账核算,少数学校食堂财务人员使用个人账户进行资金管理,个别地方在审计中发现学校存在挤占挪用、虚报套取专款的问题,同时有些食堂,因为设施配备等原因,尚未投入使用。在丁兆林看来,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做好,关键是要有一个有效的监督体系。
丁兆林:现在很多地方把监督和公开,当成是贴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借了多少钱,出了多少钱,这个都不是公开,真正的公开和监督,是要经过专业的审计部门独立审计,而且可以随时接受相关的督查人员,甚至包括媒体、公众代表,随时进行辅查,包括查核一些原始的单据,这些监督才是有效的,平常我们所说的贴张纸,给出一个数字,不是一个有效的监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