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帮助
资讯 > 政策法规

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到底怎么改?

我国在经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业也站在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转折点上,如何解决目前国内农产品市场供应端结构,也标志着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

摘要

“供给侧改革”本应该出现在经济学领域的名词,罕见的第一次出现在12月25日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一亩田研究院

会议指出,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会议明确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要高度重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加快粮食加工转化;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从中央会议所公布的内容可以看出,目前困扰我国农业“供应重,需求轻”的产业两端不平衡现状已经得到中央重视,如何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在此基础之上真正让利于生产端农民,让农民在向相对高效生产的同时保证农户收入,将成为明年政策对中国农业政策调整的主要着力点。

在随后的12月26日的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上,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发言表示,2016年将实现我国1000万亩种植面积的调减,同时探索从中央会议所公布的内容可以看出,目前困扰我国农业“供应重,需求轻”的产业两端不平衡现状已经得到中央重视,如何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在此基础之上真正让利于生产端农民,让农民在向相对高效生产的同时保证农户收入,将成为明年政策对中国农业政策调整的主要着力点。

在随后的12月26日的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上,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发言表示,2016年将实现我国1000万亩种植面积的调减,同时探索耕地轮作制度的试点工作。作为国内主粮之一,连年调高的收储价格,导致临储库容紧张、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等一系列逆市场化的现象。即便如此,临储的最重要耕地轮作制度的试点工作。作为国内主粮之一,连年调高的收储价格,导致临储库容紧张、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等一系列逆市场化的现象。即便如此,临储的最重要的目的---实现农民增收,实现起来却越来越难,这说明临储政策效果已经严重钝化,更加灵活、更加系统的政策改革呼之欲出。
 

对此,中央农村会议工作对当年错综复杂的问题提出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三个方面的政策改革。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三个方面的政策改革。

1 “去库存”解决我国当前主粮产量过剩,库存畸高的问题,配套政策动作有望体现在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及加大粮食加工转化力度上;

2 “降成本”解决我国粮食种植受制于资源环境约束、成本远高国外但质量低下的问题,后续直接的路径在于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推动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3 “补短板”旨在补齐“四化同步”中农业的短板,政府仍有望持续加大农村中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建设及公共服务和科技服务投入。

一亩田研究院认为

虽然目前言论导向都集中在主粮这一类农产品上,但事实上目前国内水果、蔬菜也被供应端结构失控折磨着,水果、蔬菜种植意愿无法在有效、科学的市场信息引导下自我调节,而是出现了类似国家管控后的跟风种植、集中抛售等滞销现象,每年全国各地区均有农户因所种植农产品滞销而出现血本无归的现象,所以此次中国农业侧供给改革也将为国内果蔬种植结构调整起到非常明显的引导作用。

我国在经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业也站在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转折点上,如何解决目前国内农产品市场供应端结构,也标志着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随着近年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关系的逐步明晰,农村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将提升至30%以上,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深加工企业、农村电商等等一系列生产主体逐步浮现并壮大,在市场化、信息化不断加深影响下,这些生产主体势必将成为未来中国农业各环节中的生力军,只要政府在政策上适当、正确的扶持,中国农业生产将进入良性循环周期。

上一篇:不管你爱不爱吃茄子 它的价格还在飞涨

下一篇:浅谈香菜种植:不高产是因为不会种

微信公众号:cjsczzs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