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帮助
资讯 > 行业聚焦

福建首届新型职业农民毕业 回到农业生产第一线

“首期638名学员都是各地农业部门推荐的职业农民,条件是年龄在50岁以下,具备高中或同等学力,拥有一定的农业生产规模。”

我省首届新型职业农民毕业啦

东南网12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22日,我省首届新型职业农民大专班毕业典礼在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果树、蔬菜、茶叶、畜牧兽医、食用菌等5个专业的638名农民大学生顺利通过毕业考核,走出校园,回到农业生产第一线。这是我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有力举措。

农民上大学,政府来埋单。自2013年起,我省率先在全国开始实施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该工程每年选送1.2万名青壮年农民到14所农业大中专院校学习,其中2000名为专科学历,10000名为中等职业教育学历。在其他院校就读的第一批学员近期也将陆续毕业。

“这批新型职业农民是全省乃至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教育的第一期毕业生,他们肩负着光荣的时代使命。”省农业厅副厅长王智桢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旨在扭转目前农民老龄化、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现象,从根本上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

“首期638名学员都是各地农业部门推荐的职业农民,条件是年龄在50岁以下,具备高中或同等学力,拥有一定的农业生产规模。”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园林系副主任、茶叶班班主任陈康告诉记者,首批大专班分茶叶、蔬菜、果树、食用菌、畜牧兽医5个专业,学制3年,每年参加两次面授课程培训,课程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营销实务、信贷实务等方面,以及各专业的实用课程和外出参观实训。

“以前我是只懂得蛮干苦干的普通农民。”42岁的茶叶班班长简红亮用蜕变来总结过去的三年。原来大专学工业设计的他,本着带动村民共同增收的目的于2009年开始投身农业,种起了茶叶和水稻。他在种植方面看到什么好就跟风种什么,在生产中往往会遇到技术瓶颈难以突破,营销方面更是一窍不通。

此后,简红亮多次参加“两岸斗茶”比赛均无功而返。班主任陈康数次专程前往他的农场指导做茶。功夫不负苦心人,简红亮的农场产出的茶叶在去年底举行的“两岸斗茶”中获得金奖茶王。今年4月,他还获得去台湾茶区交流的机会。“可以说,是老师手把手教会了我们如何做出标准化的好茶”。

“回去后,我的首要任务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带着大家一起把钱赚。”去年,简红亮联合大专班的十来个同学为主体抱团成立了漳龙公社,他们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开拓市场,以创业带动就业,目前已经拥有11个成员单位,正在着力拓展厦门市场。

上一篇:农博会为成都农业发展“拧发条”

下一篇:农产品行业:粮跌之境 仍有花开

微信公众号:cjsczzs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