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帮助
资讯 > 行业聚焦

深耕加工“非煤”崛起——山西以“大食品”视角经营农业产业化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山西省转方式、调结构,振兴杂粮、蔬菜、畜牧、酿造等产业,用工业理念挖掘农业价值,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非煤产业崛起,成为带动地方经济转型、农民持续增收的亮点。

今年,山西吉县28万亩苹果喜获丰收。当地将果业作为县域经济主导产业之一,引导果农加大有机苹果种植,助力果农实现持续增收。吕桂明摄

通过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图为山西壶关县一家企业的食用菌生产车间。(资料图)

山西荞宝围绕小杂粮苦荞开发出的苦荞健茶、苦荞香米、苦荞麦片、苦荞醋、苦荞速食面、苦荞保健枕、苦荞床垫不仅让杂粮主食化,而且实现了杂粮的饮品化、保健化和家居化。

山西水塔集团以科技研发为引擎,打造健字号醋胶囊,实现了山西陈醋从调味品到保健品的实质性飞跃。

改变的不只有杂粮、酿造业,其他产业如中药材、干鲜果等特色产业也都纷纷走向精深加工、产业融合之列。

山西农业推进的七大产业振兴工程成为最大亮点。由此,以“大食品”的视角发展“三农”,以一二三产融合的新业态实现农业的生态化、现代化,已成为山西发展非煤产业的一个大手笔。

“七大产业”成为农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水塔集团位于“中国醋都”清徐县,是国家八部委确定的首批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一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万亩高粱基地,拥有老陈醋、保健醋、醋饮料、醋胶囊等系列产品,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并批量出口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现已形成集原料基地、科研开发、制曲酿造、包装运输、营销策划、旅游文化于一体的企业集团。

“水塔”牌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老陈醋酿制技艺,被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水塔依托杂粮精深加工只是山西杂粮振兴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山西陆续启动实施了杂粮、畜牧、中药材、果业、设施蔬菜、粮食高产创建、酿造等七大产业振兴工程。产业振兴一跃成为山西做好非煤产业、农业转型发展的关键词。

而这一思路的浮出源自于山西农业发展的省情——

农牧结合地带、拥有6000万亩草场,世界杂粮王国,水果生产的黄金纬度带等地域优势造就了山西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肥羊、杂粮、陈醋、太行小米、核桃、红枣。

特色资源优势奠定了山西农业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与此不匹配的是,特色产业发展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品牌影响力不强,这些优势加不足催化了山西省政府因势利导,加大产业振兴计划的出台。

围绕特色农业,七大产业振兴工程开启了山西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布局:太行山上的高蛋白玉米畜牧业板块、雁门关外的草食畜产业板块、吕梁山里的干果杂粮产业板块、晋中盆地的蔬菜畜禽产业板块、晋南盆地的粮果产业板块,一幅幅新业态绘就了山西特色农业的产业化版图。

同时,在政府的规划引导下、各类资源不断向优势产业和企业聚集,逐步形成了粮食、畜禽、乳品、果品、蔬菜、薯类、油脂、中药材等加工产业集群,形成了以永济市、清徐县、小店区、文水县、平遥县、榆次区、太谷县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聚集发展区域。

“现在知道巴氏奶才是品质最好的牛奶。”九牛牧业的早餐工程遍布太原市各社区后,市民曹飞说。

“九牛牧业成为太原市民对牛奶重新定义的启蒙者,它占领区域市场的模式提振了奶农的信心。”山西省农业厅副厅长雷郭堂说。

畜牧振兴工程启动以来,连续三年,山西畜产品保持两位数增长,家禽、奶牛、羊在全国都排前10位,每年增加近1000个养殖场,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700元。围绕畜产品,饲料加工、食品、运输业、饮食服务等产业被激发并散出活力。

政府引导人财物在农业产业中的优化配置

“我已经记不得这是第几次走进省政府的会议室了。”太行紫团总经理李兵芳说。11月13日,山西省政府委托发改委农村投资处、农业厅农产品加工局组织金融和政府职能部门为天一牧业、紫团集团召开协调会,集中解决这两个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

近年来,省级政府层面为单个企业协调问题成为山西农口的一个常态。在农业产业发展上,政府应该如何站位不缺位一直是山西省委省政府层面思考的课题。后来形成了政府主要职能是规划引导、服务协调的共识。

在这一理念下,政府制定了产业规划布局后,省政府层面配套的惠农政策和工作机制陆续落地:政府协调会为单个或几个企业服务解决用地、用电、信贷、担保等一系列困难成为一种常态。

《关于推进特色农产品产业支撑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山西省特色农产品产业支撑项目指导目录》、《山西省特色食品行业调整振兴实施方案》等先后出台,并捆绑、新增财政资金予以项目贴息,三年来山西撬动银行贷款1000多亿元投入到农业产业化中。

招商引资引智,引进支撑产业化的大公司、大品牌,随着中粮、中农发、宝迪、恒天然等企业的进来,引领山西特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大力发展山西本土的企业,创造本土品牌,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大象农牧、水塔陈醋、振东药业等一批本土产业冉冉升起。

同时,政府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实现政府、企业、银行、合作社(农民)“四位一体”的有效运作模式,有效支撑了企业做大、银行得利、产业做强、农民增收。

2014年,山西省委副书记楼阳生在调研农业产业化时,提出了山西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更加注重人才、资本、科技、流通“四位一体”发展的思路。

一系列政策资金的扶持引导实现了人财物等要素在农业产业中的配置集结,形成产业集聚的同时,也改变了山西特色农业小主体无法匹配产业化大市场的窘境。如今,山西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已有413家,上市的涉农企业达10家,在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展示的有200多家。2015年农产品销售收入可望达到1400亿元,而五年前,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仅有188家、销售额是375亿元。

跨产业融合和精深加工双轮驱动农业增值

“漫山遍野的土豆花儿,亮出了大农业新风采。”阎维文的一曲歌唱出了山西岚县的土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景象。今年7月,山西岚县举办了首届“土豆花开了”旅游文化节,打造土豆成为岚县的主导产业后,当地政府开始拓展土豆产业链条,发展脱毒育苗、种薯种植等上游农业产业,下游发展土豆主食加工,开发出百种土豆宴,发展土豆花休闲观光,将小土豆做出了大文章。

沁州黄企业在小米种植加工的基础上研发出适宜婴幼儿和中老年食用的“谷之爱”米粉系列产品,开启了“辅食进入小米时代”;水塔陈醋升级产品,开发食用、保健、饮品功能醋品的同时,发展高粱种植、醋产品流通、醋文化产业园等产业,将食品与文化、旅游、医药等产业相融合。

特色农业区域化布局提升产业化规模和水平的同时,也推动了产业链条的双向延伸和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从田间到餐桌、从农业到旅游等完善的产业链条成为农业产业的新业态,食药产品保健化则成为各个企业在精深加工中要增加值的主要手段。

其中,企业自觉在科技上的投入成为支撑精深加工的主要驱动。据统计,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每年的科研经费超过5亿元,近30%的重点龙头企业科研经费超过100万元。同时,龙头企业通过自建或与科研院所合建研发机构,加大关键技术攻关,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目前,40%的省级龙头企业中自建或合建了研发机构,水塔、青玉油脂、九牛牧业等一大批企业还设立博士后工作站。

汾酒集团技术中心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还有三分之一的企业是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山西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组建了山西老陈醋科研中心,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该企业还将传感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引入制醋领域,采用微波灭菌、高速离心和陶瓷膜过滤等,灭菌和沉淀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

由此,山西农业七大产业振兴工程为抓手的非煤产业崛起实践中,大食品的理念驱动着一二三产业融合,塑造催化出了山西杂粮、太行小米等八大区域公共品牌,并凝聚成为山西特色农业产业的核心动力,开启了山西大农业时代的大幕,农业的发展方式呈现出多元化态势。

(网站编辑:qsxs)

上一篇:山东省玉米流通数量明显减少 政府提供服务支持企业收购

下一篇:为“养”而“种” 以“养”改“种”——10省区粮改饲试点工作综述

微信公众号:cjsczzs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