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采生鲜进入日常餐桌 仍还有“一步之遥”
11月12日凌晨消息,阿里巴巴公布了“双十一”全天的交易数据:天猫双十一全天成交金额为 912.17 亿元,而去年的交易额是571亿。阿里巴巴目前并没有公布细分类别的销售额,但根据2014年的数据,首次参与双11全球直采的生鲜,销售额已经过亿,今年在销售总额大幅增长的情况下,生鲜类的销售额也必然大增。但这相对于每月千亿以上的居民食品消费,只是打开了“冰山一角”,直采生鲜进入日常餐桌,仍还有“一步之遥”。
产地直邮的农产品虽然有着新鲜、可追溯等众多优点,但目前就其发展而言,仍处于区域试验阶段,并未出现遍地开花的局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家庭配送涉及的细节很多,要做大做精十分费力;一方面是因为物流成本过高,而这些成本都要均摊到农产品中,降低了其竞争力。只有突破了这两方面的瓶颈,新鲜食材才能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餐桌,而这些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首先,需要对家庭配送的各个细节进行梳理,建立相关配套设施,完善整个配送体系,如配送点、流动站等;
其次,我国现有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并没有形成高效配置,只有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完善的市场信息平台,才能逐步形成集约化采购、集约化销售的高效流通方式,降低物流成本。
新鲜食材走进普通家庭,这一过程是任重道远的,但它的实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直接配送上门,还可以是通过电子商务实行网络下单配送,也可以是社区或街道开设蔬菜直营配送店,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方式。目前,众多的农业互联网公司都在这方面做着积极的探索,尝试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这一“让农民增收,让市民减负”的使命。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随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新鲜、安全的食材将不再是部分人的专利,将走进普通百姓家的厨房,在不久的将来,普通居民也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或者营养师的建议,选择定制各种家庭食材配送服务。可以预见,在不远的未来,居民只要通过网络、手机软件或到社区便民店下单,智能搭配的各种食品即可配送上门。
(网站编辑:qs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