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80后“海归”硕士回乡种菜,年产2.2亿株种苗!
0后“海归”硕士康英德回乡干农业
历经11年,创办的“种苗王国”
每年生产各类蔬菜嫁接苗、实生苗等2.2亿株
并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约1.17亿元
一起来看看这位新农人的农创故事
因胡萝卜种子而起的海归路
康英德在农村长大,对农民和农业有着特殊的感情,这让他在本科毕业后,没有走上家人期望的公考之路,而是选择去日本攻读农业经济学。
在日本明治大学读研期间,康英德深刻体会到中国农业发展的困境和局限性,当时的先进农业灌溉和种子研发技术基本被发达国家占有。特别是听到家乡地里胡萝卜316种子都被国外垄断时,他的内心很不平静。很快,他就下定了决心要回国发展农业,改变家乡的农业面貌。
图片来源:福建日报
康英德回报家乡这颗初心,却受到了父亲的质疑。
父亲送儿子出国留学,就是希望康英德以后能找个轻松的工作,不要再回家种地。但康英德明白新型农业技术对于农民的意义,他看得更远,也想走得更远。
2010年,他坚定地踏上了父亲走过的“农民路”,在厦门市同安区竹坝承包了50亩地,投资上百万元,开辟了农场,全心投身到农业中去。
图片来源:福建农村网
耗时5年,自主研发嫁接夹
“好端端的种苗,怎么在嫁接后接口处发黑、腐烂了?”创业不久,技术难题就摆在了康英德面前。
培植种苗的过程充满艰辛,基质、光照、温度、湿度、水分、病虫害等等因素都会影响种苗成活率。经过在播种、嫁接、定植中反复分组研究,康英德终于找准了问题所在——嫁接夹。
图片来源:中新网
病因找到了,康英德与创业团队一遍又一遍地对嫁接夹的切割技术进行改进,耐心完成每次从播种到定植长达几个月的漫长周期。5年后,在失败中一次次总结经验的康英德团队终于实现了技术突破,2016年,他们自主研发的嫁接套管使种苗成活率提高了10%以上。同时,这还吸引了不少日韩等国家的种苗企业慕名前来购买。
图片来源:天眼查截图
康英德不断朝自己的目标努力,如今,他的“种苗王国”在种苗产业排名全国前5,每年生产各类蔬菜嫁接苗、实生苗等2.2亿株,生产种苗占同安种苗市场70%的份额。
坚持“宁愿亏自己也不亏农民”
对农民来说,种地的收成是三分靠人、七分靠天,天气对农作物收成的影响至关重要。
2016年中秋节前的夜晚,对于厦门人来说可谓惊心动魄,强台风“莫兰蒂”在厦门翔安登陆。台风“莫兰蒂”对厦门农业造成巨大损失,康英德经营的农场里种植了300亩的茄子、番茄、辣椒等种苗,其中百分之六七十被摧毁。
图片来源:百度网站截图
康英德的心情很沉重,但他心里考虑得更多是那些急需种苗的农民。就在种苗业内涨价潮涌起时,康英德站出来,告诉农民们他家的种苗绝不趁机涨价,所有种苗按原价销售。而对那些在台风中受灾较重、经济困难的种植户,康英德以低价甚至赠送的形式给他们供苗,力求农民有苗可种,帮助大部分农户渡过了难关。
在康英德和他团队的技术推广带动下,以紫长茄种植为主的郭山村农户们引进了螺旋椒种植,亩产值达近7万元;2020年,周边有600多户种植户改用滴灌方式进行灌溉……
关于农业,康英德还想走得更远。他说,“做农业很苦,但我们至少坚持下来了,也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
信息来自厦门日报、新华网
长江蔬菜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