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帮助
资讯 > 新闻快讯

蔬菜种植规模越大,死得越快?真的是这样吗?

近几年,跨界从事蔬菜种植的企业很多,其中不乏其他行业里的成功人士。为什么跨进农业的大门后很难继续成功呢?为什么有时候蔬菜种植规模越大,却死得越快呢?

做任何事业大家都想做大规模

按理说:规模越大,成本越低。

但是,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真实的情况是:一旦经营上了规模,就产生了边际效应。现阶段随着规模的扩大,蔬菜种植业呈现出了“负规模效应”:涉及的细节越多,越容易出问题。很多人都说,搞蔬菜规模种植就像在赌博。

近几年,跨界从事蔬菜种植的企业很多,其中不乏其他行业里的成功人士。为什么跨进农业的大门后很难继续成功呢?为什么有时候蔬菜种植规模越大,却死得越快呢?

今天小蔬带你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竞争者-成本-财务

当前蔬菜从业者基数特别大,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一家一户的种植户。通常是夫妻二人种植三五亩,他们起早贪黑、任劳任怨还不算工资,把种出来的农产品卖给农业经纪人(菜贩子)就算结束了,他们种植的土地大多是自家地,也有从自家地周边以较低的租金租来的土地。

但是大户种植者流转农民的土地需要付租金,雇佣当地农民成为种植工人需要付工资。这里面的逻辑就出来了,规模种植户的成本是土地租金+人工工资+棚室折旧+农资种苗,而农民的成本中没有土地租金和人工工资。

更可叹的是很多规模种植大户现在依然采用传统方式进行种植,没有更多的产出和收益,种出来的蔬菜在市场中也没有成本优势。

结果规模越大,工人工资和土地租金越多,最后连年亏损的也不在少数。

有专家分析了整个业务模型发现,一定要在市场上做工作:即通过直接对应市场终端,以此来提高收益,弥补生产成本的控制不足。

二、蔬菜产业链影响因素太多

种植业其实是一个产业链很长、涉及群体较多的行业,而这其中可变因素太多。种植业和工业则不同,让我们举个生产椅子的工厂的例子:

一个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可以生产100把椅子,那么他今天只上班4个小时,就可以生产50把椅子。或者说每生产一把合格的椅子,给2块钱,那么生产100把,这个工人就挣了200块钱,多劳多得。如果拿到市场上卖不掉,那么放在仓库里,它叫库存,有一天卖掉是可以折现的。如果售价不高,我们甚至还可以让工人少生产几把椅子来调节一下市场供需关系或者第二天直接改其他畅销型号。

但是在种植业,这些方法完全不能用了,99%的付出得到的回报都可能是0。在选地、建设、品种选择、育苗、管理、采收、包装、运输、销售中任何一个环节有问题,就可能全盘皆输。

同时,农产品的合格品定位不够清晰。以菜市场里的番茄为例,请问普通的中果型番茄,你说200g合格,那么100g的叫不叫合格,120g的呢?你能说120g的它不叫西红柿吗?但是不同的果子拿到市场上的价格差别很大。

同样生产1万斤西红柿,相差一两天上市,价格就会不同。如果今天生产的果实没有卖掉,那么它在短短几天内不叫库存,叫垃圾,想倒掉还要交卫生费清理费的。多少蔬菜作物都是连续采收的,一旦开始采收,未来的几周甚至几个月是连续收获的,不能因为市场价格不好而停止。

可能真的没有哪一个行业像蔬菜这样影响因素这么多。我们来一个个分析。

1、选地、建设、品种选择

现如今,有很多蔬菜园区是根据当地政府的扶持政策而不是自然环境而选择基地所在地。有些人建设大棚前自己都说不清自己的具体要求,不知道要建成什么样,建完了不知道怎么选择品种,种上蔬菜品种之后又不知道怎么管,种出来的又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一句话,没有市场考察,极端盲目。

而品种选择是个技术活,很多种子公司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这些工作都是在种植蔬菜的主产区,如果基地建设选择了非主产区,那么蔬菜品种可能要提前2-3年入场试种,最后确定适合的品种、茬口安排、种植方法。

2、育苗

育苗可以单独交给第三方来操作,选择一个合适的育苗商,也许是整个种植产业链中最可控的因素。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个环节可能是财务成本最清晰的一个环节。

3、技术、人工

很多蔬菜园区会聘用一些蔬菜主产区出来的技术员。而实际上,你在蔬菜主产区会发现,大多数种植水平较高的人在能照顾老人孩子的情况下也能挣到钱,所以很少会出来做技术员。而有些技术员虽然有丰富的经验,但是到了异地不同的气候环境下,过去的经验可能会无法使用。

再说人工,蔬菜基地一般会选择附近的村民做人工,这些人员首先是年龄偏大,50岁的都算年轻的,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限,管理起来也比较麻烦,工作效率可能很低。动辄数量就能上百的工人,每个月的工资都是一笔巨大开支。如果基地有一两年赚不了钱,那么压力是非常大的。

4、采摘、包装、运输、市场

这四个环节属于采后问题,可以放在一起说。

在收获季,蔬菜每天的采收量不是固定不变的,气温高了采收量就高,连续三五天的阴天采收量就下来了。农产品几乎又没有库存可言,销售端基本上不会出现波动式销售(现阶段是通过大市场来平衡的),而对于一个供应基地而言,其蔬菜每天的供应数量却是波动的。

还有,同一个基地蔬菜上市时间有限,短则一个月,长则半年,没有基地能做周年持续的产出,这也决定了基地生产很难完全和市场终端对接。

另外,即便有了多个终端市场,那么不同市场和基地的距离不同,采摘时的成熟度标准也不一致,甚至有很多蔬菜在不同市场的品种要求也不同,那么就需要在采摘包装时,组织人员按照市场的要求做不同的分选。而现实中很多基地不具备这样的人员配备和能力。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现在的蔬菜行情越来越不稳定,经常暴涨暴跌,而且滞销还成为家常便饭。对于一个大基地而言,开弓就没有回头箭,所有的投入都已经就绪,一旦产品滞销,入不敷出,坚持两三个月可以,如果半年以上,几乎没有几个老板能顶得住的,除了金钱损失还有精神上的打击。

5、客观因素,如气候、水电问题、交通堵塞等

我们现有的绝大多数的基地种植,受气候影响太大。2019年,有一处基地中遇到了连续大雨,棚室内淹水时间过长,几百亩刚进入收获期的蔬菜全部损失,前面所有投入都打了水漂;还有的基地遇到过干热风,导致果皮损伤、果子变软,失去商品性;还有运往上海的一车24吨的番茄曾在高速上被堵17个小时,最后整车番茄只能就近倒掉...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农业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通常如果一个基地一旦遇上自然灾害,损失的除了基地的日常成本之外,还有肥料、种苗及人工的巨大投入,最关键的还错过了一个生产季节。像一般的大基地,只要碰上自然灾害,如果不是自己底子厚的话,估计瞬间就可以给你来个灭顶之灾。

这些客观因素的风险导致损失的例子不胜枚举。而蔬菜种植规模越大,在一次风险中损失的就越多。

三、围绕蔬菜种植的上下游专业服务不足

一个行业如果想做好、赚钱,那么围绕这个行业的上下游产业必须发展好,否则这个行业缺少持续良好的供给;另外围绕这个行业的服务业应该是专业而有效的。而对于蔬菜种植业,这两点都还差得很远。

不管是一些较为发达的制造业城市,还是一些传统的蔬菜产区,要想发展得好,无一例外的是周边的配套服务好。比如制造业周围会有机器设备、有物流等等,那么制造业较好的城市的设备维修和零配件服务就好。

传统的蔬菜产区,有时候一个镇上甚至村里就有多家农资供应商、多个小型蔬菜批发市场。种植户可以很快得到农资供应,同时这些农资零售商也担负了大部分的植保和技术服务,小型蔬菜批发市场能保障周边农户种出来的蔬菜很快运出去。目前这些小的蔬菜批发市场还担负着分选、包装等功能,这些零散的分布在周边的农资商户和小蔬菜批发市场对种植户形成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而我们的大多数规模种植园区远离这些优势产区和市场,在种植过程中往往得不到及时的物资供应和技术服务,蔬菜采收期因为上面谈过的各种因素导致的产能波动,销售往往也是全屏一己之力。

可见,蔬菜种植并不是规模越大越赚钱,规模做大以后真的不是那么好玩,简直是上赌场一样,每天提心吊胆的,真怕今天的风光过后,明天就会落日黄花。很多蔬菜大基地,往往是今年这个风光,明年那个风光,长期辉煌的很不容易,至多能够坚持3、4年就已是非常了不起了。

小蔬说:

种菜不易,规模种植更不易!但是,任何事情都一定有它的破解之道,办法总比困难多。

在多变的影响因素下,蔬菜种植大户需要全面提前了解选地、品种、管理、技术、人工、包装、运输、市场等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才能做好充足的准备,盈利的机会也才会更大。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留言交流。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

信息来自职业菜农老杨、中国蔬菜、真甜农业、长江蔬菜整理

上一篇:重磅!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

下一篇:牛!?两个大妈创立了“共享种菜”,火遍全球800多个地区!

微信公众号:cjsczzs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