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帮助
资讯 > 行业聚焦

官方调研:番茄产业正发生大变革!这个日产3万斤的大基地揭露了真相!

“现在炒西红柿鸡蛋,终于不用放番茄酱了。”在石家庄北国超市怀特店,小李选购了一大袋西红柿。

小李最爱吃的菜是西红柿炒蛋,对西红柿浓稠的汤汁裹满鸡蛋有种特别的“执念”。但很长一段时间,因为“西红柿块儿炒不化,汤汁像清水”,小李就通过添加番茄酱来解决。不过,最近他发现,“虽然有的西红柿吃起来还是有点酸,口味上还有提升空间,但基本都能炒出浓汤了。”

除了消费者舌尖上的感受,有专家证实,目前市面上的西红柿,无论是口感还是品种,的确有了新变化。

作为河北省广泛种植的大菜种,西红柿味儿重回舌尖,与哪些因素密切相关?如何才能让更多的西红柿找回“老味道”?

好吃的味道回来了

“目前市面上已经能买到一些比较优质的西红柿品种了。”6月18日,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办公室,西红柿育种专家尹庆珍研究员拿出了一沓采集数据,普罗旺斯、原味一号、草莓番茄等市面上颇为火爆的品种位列其中。

尹庆珍解释,西红柿好不好吃,最直观的是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的高低。番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可以作为衡量品质和成熟度的标志,可溶性固形物中主要是糖分,在大果西红柿中一般为三点多、四点多,优质的能达到六点多,樱桃番茄一般高于大果番茄,优质的能达到八点多。同时,西红柿的糖酸比越高,口感越好。

今年测算的各种西红柿数据,很多糖酸比能达到六点多、七点多,比如,有的原味一号糖酸比为7.9,有的普罗旺斯为6.8,在尹庆珍看来,“这些品种的数据表现很不错了。”

西红柿为何变好吃了?

尹庆珍认为,这是品种更新、栽培技术进步等综合效果的显现。

“从品种上来讲,市场得到消费者认可的西红柿,基本都属于近年来新培育的硬粉果西红柿品种。”尹庆珍说,我国传统的最早本土西红柿属于粉果西红柿,皮薄多汁,有沙瓤,但因为质地较软,不利于长途运输,产量也不高。随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南菜北运、北菜南运,鲜食番茄杂交品种更注重了耐储运、抗病性、抗虫害、抗逆性等方面的选育,食用口感也随之降低。

如今,消费市场对品质口感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的关注点也从之前的单一重视产量、抗性、耐贮运等方面,转变为提升风味、口感与抗性、产量相结合。“尤其是‘十三五’期间,国家提出品质育种,提升西红柿的风味和口感成为当下育种研究的重点。”尹庆珍说。

西红柿一度变得不好吃,与粗放的灌溉和超量不合理施肥用药等都有很大关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肥料技术室主任、省肥料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王丽英研究员认为,大量使用化肥,并且多是氮磷钾等元素肥料,忽视了中微量元素的补充,如此造成土壤营养成分不平衡,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次生盐渍化,农作物单纯获得高产,口感和营养成分却受到很大影响。

但近一两年来,这种情况在持续扭转。

王丽英介绍,近年国家提倡的“一节双减”,即节水、减肥、减药等措施效果集中显现,对于提升西红柿品质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些措施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上升,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2018年项目县示范区土壤有机质平均提高8.2%。

种法有了大不同

“现在再不是靠经验种地的年代了,从选种子到水肥土,再到生物防控、栽培技术,好吃的西红柿是科学的标准化种植贯穿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结果,西红柿要想好吃现在也得‘照书种’。”6月13日临近中午,石家庄鹿泉区毛驴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西红柿大棚,公司总经理梁云凯一边说,一边拨开叶子,引记者看植株根部的土壤。

记者看到,根部的土壤中半掩着两根用于滴灌的黑色水管,土壤呈疏松的颗粒状。“现在再也不是以前的大水漫灌了,连苗期、结果期都有不同的浇水量。”梁云凯说。

水的管理是影响西红柿品质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经济作物中心设施栽培研究室主任师建华介绍,过量灌溉不仅会使土壤孔隙中的氧含量变少,影响根系吸收,直接影响营养运输和转化,而且土壤含水量大也会使果实水分吸入充足,口味变得寡淡,“水量精准控制后,让西红柿处于不充分灌溉的条件下,口味变得浓郁。”浇灌方式在变,“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的内涵同样在变。

“万物土中生,利用测土配方技术,土壤营养元素均衡了,植物才能吸收到,蔬菜营养才会全面,口感自然好。”6月15日,一进正定塔元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西红柿大棚,高级农艺师赵栋便径直走到一排西红柿苗下,抓起一把土给记者看,“这是我们的核心技术,用微生物技术发酵的有机基质。”

记者走访了多家西红柿种植基地,“测土配方”和“有机肥”是大家一再强调的重点。“我们会到各地采购西红柿,只要是有机肥种出来的,基本都好吃。”公司为省内多家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供应食材,该公司品牌经理王舰这样概括自己总结出的“西红柿采购窍门”。

不同的水肥组合对果实的口味和品质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过量使用化肥以及元素补充单一,会造成土壤营养成分不平衡,有机质大量减少,农作物虽获得高产,但口感和营养成分却受到很大影响。

伴随着标准化种植方式的推广,农药和激素如今正在逐渐减少甚至远去。

“你看,左图采用熊蜂授粉的西红柿籽粒饱满、果形圆润;右图采用激素蘸花方式种出来的西红柿果实空洞、果形也略显方正……”6月18日,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研究员王玉波向记者展示了这样一张实验对比图。

熊蜂授粉和激素蘸花两种方式种植的西红柿对比图。

“就算是只看图片,我们都能感觉出来哪组西红柿好吃。”王玉波介绍,在棚内温度持续低于13摄氏度时,西红柿不产生花粉或花粉发育不良影响授粉效果,这种情况在冬季和早春很常见,曾经种植户会采用激素蘸花来补救部分产量。

“激素蘸花不等同于作物授粉,而是通过直接刺激子房膨大使其发育成果实,但这里边是没有种子和果汁的,因此也吃不出来那种籽粒饱满和多汁的感觉。”王玉波说,最近几年,激素蘸花的方式大多被熊蜂授粉所取代,或采用番茄电动授粉器授粉等方式。

类似的减药减激素操作还有很多。

西红柿长到一定的高度就需要掐头,但研究发现,掐头和病虫害发生以及灌溉都有相关性。如此,在西红柿掐头时,就一定要错开浇水时间。“健康的植株才能孕育好吃的果实。用药本来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用药次数过多,容易诱发植株过度早衰,而近年来,随着科学栽培手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植株拥有了自己的免疫力,“没病自然也就不需要吃药,果实自然也更加好吃。”

品质升级还要做很多

今年50岁的贾秋满是平谷区夏各庄镇杨各庄村一位老味道西红柿种植新手。此前,贾秋满一直从事奶牛养殖,也简单种过一些叶类蔬菜,对于村里的老味道西红柿,她倒是吃了三十几年,但关于种植管理也是边跟着老师傅学边摸索。

去年冬天栽种,今年第一年收,虽然不如村里老师傅种出的老味道西红柿外观完美,但味道一点也不给杨各庄村老味道西红柿掉价儿。甚至,她家的西红柿还成了村里老味道西红柿种植界的一匹“黑马”,销量名列前茅。第一年种就不愁卖。

除了种植户外,种植基地内200多个大棚一天的产量大概有3万多斤,即便这么大的产量,合作社理事长杨永刚也丝毫不愁卖。

但现实却是,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在一些微信团购渠道,一些主打“绿色”或“有机”的西红柿,售价是市场均价的两三倍,依然供不应求。

为何优质农产品的关注度持续走高,却在大众销售渠道上“优质优价难两全”?河北经贸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马彦丽认为,农产品优质优价的核心是有效传递质量信息,如何减少农产品信息不对称,增强有效信息供给,这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多重努力。

上一篇:亩产一万斤,亩赚两万块!这几种迷你黄瓜,不一般!

下一篇:茄子只开花不结果,不仅仅是因为缺硼?这三点不得不防!

微信公众号:cjsczzs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