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你完”滞销伤农的痛,谁来解?有人却持续盈利,种菜又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日前,受产量和气候等影响,河南多地出现蒜薹产量过剩、价格暴跌的情况。河南蒜薹滞销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北京家乐福超市从河南开封县直采14吨滞销蒜薹,其中13吨以较低价格在北京销售。这批从河南运来的滞销蒜薹零售价远低于市场价,目前北京各超市销售蒜薹零售价在每斤6元左右,而河南运来的滞销蒜薹每斤只要1.28元。不过也算是挽回了一些损失。
熬过“蒜你完”,
是否就能迎来“蒜你狠”?
蒜薹之后还有大蒜可以卖,那是不是熬过了“蒜你完”,就能迎来“蒜你狠”?这是农户最关心的问题。
那可不一定。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大蒜种植面积较去年扩大25%以上,不只是山东、河南、江苏等主产区面积增加,云南蒜的种植面积也在扩大。可以预见,今年新蒜的产量将创历史新高。因此有人预言,今年种蒜的农民,很难赚到钱,甚至说能保本就不错。这不禁让人隐隐担忧起来。
根据河南万邦农产品的物价监测点价格显示,4月25日起,新蒜价格开始逐步下跌。4月25日,每斤4元;4月28日,每斤3.5元;5月2日,每斤2.5元。某物价监测点负责人称,“大蒜比蒜薹晚上市半个月,但价格走势会很接近,今年大蒜的‘附属品’蒜薹跌得厉害,预计大蒜会跌价。”
辽宁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副会长张广胜,张广胜认为,蒜薹价格暴跌主要原因还是供求失衡。他解释称,农产品的生产有一个周期及滞后,“农产品一下子上市,但市场的需求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消费比较稳定,可能就会出现价格暴跌这样一种情形,总的来讲是供求失衡,这也是农产品特有的一种现象。”
之所以农产品会出现这种现象,张广胜认为是农户缺少对信息的动态把握,农户不像大中型的工商业者对信息把握那么及时,“工商业在产业链方面会有控制,生产者之间有一些合作,但农户多半是散户,没有一定的生产组织,而且对风险的认知还不够,就出现了谷贱伤农的现象。”
张广胜认为,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必须依靠多方面共同协作,“单一的农户还是有难度的,要形成生产者联盟、合作社,包括和大型的商家机构来合作,采用契约式生产的方式,要避免跟风。”
张广胜也建议政府部门来搭建平台,“可以帮助农户形成规模比较大的联合体和行业协会,来做一些信息和资源共享。现在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例如用大数据来挖掘信息,及时传输到农户的终端,在生产决策的时候就考虑到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各方面还是要协同来应对。”
种菜又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如果要问一个种菜小白,哪类蔬菜最好种,茄果类、根菜类、叶菜类选一个,十有八九会选择叶菜类,因为大家都觉得叶菜生长期短,种植技术相对简单。实际上种叶菜的学问也大着呢,能不能赚钱还真是个未知数。以云南的叶菜为例,从春节过后行情一直低迷,不是卖多少钱的问题,而是有没有人要的问题,油麦菜、菜心、菜薹、上海青、芥蓝等多个叶菜品种,都成了滞销的重灾区,很多菜卖不出去,最后用旋耕机打到了地里当肥料。
农业和很多行业一样,也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都说大的经济环境不景气,都说蔬菜供求信息不对称,都说种菜的人太多了,可事实是——即使在这样的环境里,还是有人实现了盈利并异军突起,他们又是怎么做到的?
说一个种植叶菜赚钱的例子。老朱在云南大理有两块基地,主攻叶菜,包括意大利生菜、油麦菜、黄心白菜和上海青几个品种。一块2000亩,用了3个管理人员和50个一线生产工人;一块1200亩,用了3个管理人员和30个一线生产工人,而且轻轻松松,还时不时可以放假。老朱是如何做到的呢?
种什么先做市场调研
在开始踏入蔬菜行业之前,老朱先把全国的蔬菜主产区大致跑了一遍,了解各地的蔬菜需求,哪些区域更偏好哪种蔬菜。老朱说,现在的问题不是自己能种什么、自己想种什么,而是针对特定季节、特定区域、特定人群,人们更想吃哪种菜,这才是关键。同一种蔬菜,比如辣椒,有的地方喜欢皱皮辣椒,有的更偏向于牛角椒,投其所好,才能有市场。
分析菜价规律,把握上市时间差
老朱经常关注几大批发市场的菜价,每天、每周、每月、每年的菜价走势,都会仔仔细细的分析。很多菜农在种菜的时候喜欢回忆去年的价格,大部分人今年种啥都是凭感觉,实际上对于某些蔬菜品种,数据分析才是最有用的法宝。用数据来指导你的种植计划,可能就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
能用机械操作的不用人工
老朱的蔬菜基地,全部是清一色的蔬菜大棚,每个大棚都安装了水肥一体化的滴灌设备,节水节肥、省工省力,还能降低大棚湿度、减轻病虫害发生。同时还有大棚自动通风机、自动卷帘机等装备。田间操作几乎全部采用机器,旋耕机、覆膜机、播种机等,可以说能用机器解决的问题绝对不会选择人工处理。正是大量农业机械及设施的应用,既节省了人力,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各个操作环节流程化
对于从育苗、移栽、日常管理、采收、包装、装车等操作环节,老朱也根据这几年积累的经验,全部细化到操作流程上。每一个工人做什么样的工作都有一个标准流程,严格按流程执行,再加上工作的细分程度较高,育苗的育苗、移栽的移栽、采收的采收、装车的装车,每个人的工作非常熟练,专业程度越来越高,所以效率也自然越来越好。
现在老朱的基地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他种出来的叶菜标准统一、品质良好、供应稳定、销售无忧,得到了当地政府、农户、蔬菜收购商的一致认同。从事蔬菜种植五年多来,可以说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解决菜贱伤农的根本问题,就在于要用互联网思维解决农产品生产存在的问题,利用大数据,准确预测和判断未来生产情况。同时建立覆盖主要农产品品种的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机制,对种植(养殖)面积、产量、交易量、库存量及价格等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和分析预警。同时,也要建立和完善蔬菜及肉类储备机制,有效应对恶意囤积居奇;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杜绝运输、批发等环节的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