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下乡背后的种粮之忧该如何破解?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我们的粮食生产正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谁来种粮的问题日益凸显。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需要资本经营逐渐替代小农经营,实现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现代化,从而在有限的土地上,不断提高粮食的产出率,确保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
然而,我们还应看到,逐利是资本的天然属性。农业尤其是粮食种植,从目前看,相比较其他领域的投资,利润还是比较单薄的。从这种意义上说,资本下乡也是一把双刃剑,农民可能面临失地的风险,农村可能出现土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对资本参与土地流转造成的“非农化”和“非粮化”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约束资本的逐利性,成为了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既然资本下乡打的是“农”字牌,那就必须做足“粮”的文章。如果偏离这一方向,旁门左道,跑马圈地,热衷于从农民手中取得土地用于“非粮化”经营,那就失去了资本下乡的意义,反而更有可能侵害农民的利益。
对此,相关专家建议,为了避免农村出现大资本排挤小农户,避免出现土地的大规模兼并,避免大批农户丧失经营主体地位,必须对资本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农户承包地采取慎重的态度。随着资本进入农业、参与农地经营规模的扩大,迫切需要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准入和监管制度。首先要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其次要建立动态监督制度,第三要加强事后的监管,建立风险保障金制度,防止损害农民土地权益,防范承包农户因流入方违约或经营不善而遭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