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帮助
资讯 > 行业聚焦

忠县农业产业融合情况调查之柑橘篇

自1997年以来,忠县突出特色优势,大力发展柑橘产业,倾力打造现代农业典范。

原标题:忠县农业产业融合情况调查之柑橘篇

编者按

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近日,记者就忠县柑橘、笋竹、红豆杉产业融合发展情况进行了采访。本报从今日起刊发相关稿件。

自1997年以来,忠县突出特色优势,大力发展柑橘产业,倾力打造现代农业典范。经过近20年的发展,忠县已经形成“从一粒种子到一杯橙汁”的“产加销研学旅”产业链,实现基地果园、橙汁加工、物流运输、生态旅游等年综合产值12.4亿元,较好地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忠县柑橘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有哪些具体措施和成绩?记者日前采访了相关部门和部分柑橘主产乡镇。

集约化经营,种植业总产值4.5亿元

坚持差异化的发展思路,近年来,忠县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现代农业发展方向,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集成现代农业要素,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实施“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全县已建成标准化柑橘基地果园35万亩,种植业总产值4.5亿元。目前,全县柑橘产业布局18个乡镇(街道)133个村881个组,惠及22万农民,吸纳近2万果农就业。现有新型经营主体231个。

县果业局负责人介绍,忠县柑橘坚持标准化、规模化统一规划建设。发展“小单元、大基地”适度规模经营,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达73%;按国家行业标准,实施无公害绿色生产,创建高产高效生态循环示范基地10万亩,实现“机”入园、水自灌,丰产优质、生态高效,盛产果园亩产值超过1万元。成功创建柑橘品种、育苗、建园、管护、NFC橙汁五大标准。“忠县柑橘” 获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认证,通过GAP认证;“忠县锦橙”认定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忠橙”获“中华名果”;派森百橙汁成为行业知名品牌。

近年来,忠县创新果农增收机制,发展订单农业,采取股份合作、保底分红、反租倒包等模式,建立长期稳定的收益增长共享机制,实现产业发展,果农增收,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特色支柱产业。

龙头企业引领,加工业总产值5.5亿元

“全县柑橘加工业总产值5.5亿元。”近日,县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忠县现有柑橘加工企业14个,橙汁加工能力30万吨,皮渣深加工处理能力5万吨,鲜果商品化处理初加工能力10万吨,贮藏保鲜能力2万吨,形成了“榨干吃净”的加工集群完整产业链。

其中,派森百高端橙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成都、石家庄等10个大城市,“鲜果集”橙汁系列产品将于今年面世。

此外,忠县还着力开发果胶、香精等系列柑橘深加工产品,并将皮渣有机肥还田柑橘林。

休闲观光产业实现产值2.4亿元

“全县柑橘一、二产业带动休闲观光等第三产业实现综合产值2.4亿元。”县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2004年,拔山镇在种植柑橘时提出了柑橘产业发展带动休闲旅游发展的思路。通过10多年发展,如今,该镇金色杨柳生态旅游观光区形成了集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业生态休闲景区,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游客络绎不绝。

金色杨柳只是忠县将柑橘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一个典范。

近年来,为进一步盘大盘强柑橘产业,延长产业链,忠县不断拓展第一产业的自然景观和第二产业科技文化等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以休闲观光乡村旅游为特色的第三产业,打造“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基本建成中国柑橘城、柑橘主题公园、三峡橘海、金色杨柳4个休闲观光、乡村旅游景点,大力发展游园、赏花、品果等林间体验、休闲观光等新业态,年接待县外游客10余万人次。

上一篇:驻马店市形成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下一篇:江苏打造沿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

微信公众号:cjsczzs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