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帮助
资讯 > 新闻快讯

亩产5957kg,刷新全国纪录!“女汉子”研发的新技术,还让亩成本降1600元以上!

“我们在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密度,不要太密,不然会影响后期植株间的通风、见光。”时值隆冬,在山东滕州马铃薯种植户的拱棚内,机械轰鸣、人车交织,一派繁忙景象。身为滕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蔬菜技术推广科科长的马海艳,正忙碌在田间地头,为种植户答疑解惑,指导种植技术。

“女汉子”成新农人!

种菜刷新全国单产纪录!

还研发多项新技术

亩节本增效1600元以上

累计推广30余万亩!

种“金豆”也能破全国纪录!

“我们在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密度,不要太密,不然会影响后期植株间的通风、见光。”时值隆冬,在山东滕州马铃薯种植户的拱棚内,机械轰鸣、人车交织,一派繁忙景象。身为滕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蔬菜技术推广科科长的马海艳,正忙碌在田间地头,为种植户答疑解惑,指导种植技术。

20多年前,莱阳农学院毕业的马海艳,回到滕州,扎根农村。这些年来,她与农户为友,与土地做伴,潜心研究蔬菜栽培和病虫害防控工作。

2012年,在农业部粮食高产攻关活动中,由马海艳指导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平均每亩产量高达5957公斤,创下了全国单产最高纪录。

马海艳忙碌在田间地头。图/于海军

图片来源:民生周刊

“滕州市是远近闻名的马铃薯之乡,这里气候适宜、土壤肥沃,种出的菜用马铃薯口感极佳。”马海艳说,由于滕州马铃薯种植面积广,她在工作中接触最多就是马铃薯。

在工作中,通过在田间走访调研,马海艳逐渐发现,很多农户在种植马铃薯的过程中,习惯用大水灌溉,施肥用量也偏高。这不仅会造成水资源和肥料的浪费,也会损害薯苗的生长,从而影响马铃薯收获时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马海艳还发现,农户们一直沿用大水大肥的栽培习惯,由此造成的土壤富营养化、酸化、盐渍化、病害逐年加重。

图片来源:齐鲁晚报

如何做到减水、减肥而不减产?如何帮助农户种出更加绿色优质的马铃薯?只有将种植成本降下来,将马铃薯的品质提上去,才能使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基于滕州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和栽培习惯,当时全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她白天问专家、访农民,晚上查找资料、论证方案。马海艳说,研究过程中涉及土壤、施肥、化学、病理、药理等大量知识,她前前后后咨询了几十位国家、省市专家,走访了百余位农户。

图片来源:滕媒体

马铃薯从育苗到收获的100天左右的时间里,每个生长期需要的肥料成分是有区别的。从理论上来说,只要掌握了不同生长期马铃薯需要的钙磷钾等肥料最佳配比,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肥料的使用,还能做到满足马铃薯各个成长阶段的营养供应。这样,理想状态下,种出的马铃薯收获一定是非常好的。

那么,理论究竟可不可行呢?马海艳开始寻找合适的试验田,对相关理论进行严谨验证。

究竟如何提高马铃薯种植产量?

2015年,国家提出马铃薯“减少化肥、减少农药使用量”的双减行动。而马海艳也在经过不懈努力后,终于摸索出了一套“全营养分餐式施肥”方案。这与“双减行动”的要求不谋而合。

“全营养分餐式施肥就是在马铃薯种植和管理过程中,分阶段施用不同的肥料。”马海艳说,这个施肥方案可以简单理解为我们吃饭,比如以前一天只在早上吃一顿饭,而现在一天吃三顿或者五顿,每顿饭荤素搭配比例不同,更符合各个时间对营养的需求。

01、什么原理?

第一个原理:最小养分限制因子。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作物产量的高低则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只有补施最小养分,才能提高产量。

最小养分的种类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复种指数的增加,作物的更换,土壤中的最小养分也在不停的变换中。在不同的时间节点,植物对不同养分的需求是不同的,而且不同养分的重要性也不同。

第二个原理:均衡营养理论。任何作物生长中所需要的6种大量元素:碳、氢、氧、氮、磷、钾;3种中量元素:钙、镁、硫以及7种微量元素:铁、锌、锰、铜、硼、钼、氯。在任何生长发育阶段都不可或缺的养分元素。各种植物必需元素之间的比例平衡和一种植物必需元素的数量充足同样重要。

02、怎么“喂饭”?

根据马铃薯各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特性,提出其施肥方法:在中等肥力地块,每亩将50kg三元复合肥(15—10—20)+80kg生物有机菌肥+20kg钙镁肥+1kg锌、硼肥撒在灰线上,田园机开沟;在马铃薯齐苗期,每亩冲施1公斤矿源腐殖酸;马铃薯团棵期以后、收获前7天,冲施3kg/亩的全水溶肥(8—8—50)3次,每次喷洒农药时叶片补充磷酸二氢钾。(该数据来源于滕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然而,当马海艳信心满满地找到马铃薯种植大户许西东推广这一方案时,却遭到了拒绝。

“马主任让我减半使用主肥,一亩地仅用200斤左右,还要在不同阶段用不同的肥料,我担心这会造成马铃薯减产,所以起初我并不接受这个方案。”许西东说。

“之所以有勇气将肥料用量减少到200斤,这个方案是有理论依据的。”马海艳说,农户不接受,她也理解,毕竟种植管理一季马铃薯很辛苦,需要花费不少时间精力,如果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那必然会给农户带来经济损失。但是,她心里清楚,从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长远来看,减水减肥是必然趋势,该怎样说服农户接受自己的方案呢?

图片来源:滕媒体

为此,她挽起衣袖,拿起农具,在田间地头跟农户一起种植、浇水、打药,全过程参与马铃薯的田间管理,耐心向农户解释方案的可行性和注意事项。最终,许西东答应拿出5亩地作为试验田,全程按照马海艳提供的技术方案操作,前提是她必须承担减产可能带来的损失。

听到农户同意参与试验,马海艳说:“能争取5亩的试验田,对我来说已经很开心,很知足了!”就这样,一场改变滕州几十万亩马铃薯种植模式的试验开始了。

为保证试验效果,从选种配肥、栽种开垄到覆膜浇水,每个环节,马海艳亲自到场。经过几个月的试验探索,终于迎来了收获季。最后经过测算,马海艳的试验田每亩增产51公斤,节约成本400余元。

图片来源:滕媒体

“我连续5年都在使用这个方案,每年100亩地,能增加4万多元收入。”种植户胡腾飞说。

马铃薯种植户刘恒涛表示,通过这种方案,他们2000亩马铃薯,全部达到了绿色食品要求,产品销往家家悦、盒马鲜生等各大商超。

目前,该技术在枣庄市、胶州市、临沂市推广了35万亩以上,亩减少肥料用量115公斤,节约成本400余元,总计效益1.4亿元人民币,同时,提升了土壤肥力,恢复了生态平衡,有利于土壤的可持续生产。

还有节本增效1600元的新技术!

根据马铃薯绿色生产的需要,马海艳还研究推广了马铃薯三减技术,暨减肥减药减人工。该技术亩减少肥料120公斤左右、减少农药150克以上、亩减少人工6个以上,马铃薯产量提高200公斤以上,2023年,亩节本增效1600元以上,该技术在枣庄、临沂、重庆推广30余万亩,共增收4.8亿元。

1、原则

在马铃薯的整个生育过程中,坚持全程植保理念,预防为主,综合防控,慧眼识病,精准施药,一喷多防,交替用药。

2、关键技术措施

(1)选择地块

马铃薯是适应性非常广的易栽种作物,要获得高产,就要选择微酸性和中性土壤,地块肥力高,排灌方便。前茬严禁大白菜、甘蓝、辣椒、番茄等作物。

(2)购买高质量的优质种薯

选择可靠的种薯生产单位、销售单位。目前马铃薯种薯市场十分混乱,鱼目混珠的现象非常严重,因此购买不可靠的单位和个体农户生产的种薯,就很容易上当。虽然有的也号称是脱毒种薯,但繁殖代数过高,导致种薯重新感染病毒而退化。这样的种薯不仅产量低,而且质量也不好。如果大量用种,必须在生产季节到田间去实地考察,看当地是否发生过晚疫病,田间是否有青枯病和环腐病的感病植株,确认种薯是否达到质量标准。查看要购买种薯的生产单位是否有种薯生产的资质、是否有恶意坑农现象。

检查种薯的外观。要进行外观品质的挑选,查看种薯薯型是否一致,保障种薯的纯度。查看表面是否光滑、无病斑,像晚疫病、早疫病、疮痂病、黑痣病、干腐病、粉痂病,都在薯块表面有症状。查看种薯维管束是否变色、腐烂,黑胫病、枯萎病、青枯病、环腐病,都能看到菌浓、腐烂、维管束变褐。保障种薯带病率极低。其他一些生理性病害,如黑心病、空心、高温或低温受害的症状均可通过切开块茎进行检查。

(3)种薯切块时严谨切刀消毒

可用75%酒精、3%来苏尔水、0.5%的高锰酸钾溶液用来消毒。一薯一刀,浸泡切刀5~10min进行消毒,准备多把切刀,切到病薯要换刀。

(4)药剂拌种

干拌:一般每100kg种薯使用2.5-3.0kg滑石粉。50%多菌灵WP80-100g+56%甲霜灵锰锌WP100g+中生菌素3.5-7g+2.5kg滑石粉+100kg种薯。

湿拌:施乐时+春雷霉素,亮盾+中生菌素,阿玛士+春雷霉素。

(5)生育期用药

植株落蕾期开始第一次,薯块膨大期防两次。

无病时,保护性药剂

有病时,喷施内吸治疗剂+保护性,雨前、连续有雾时。

摘除病斑——封锁病中心——全田喷。

(6)全程机械化种植

利用联合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喷除草剂、覆盖地膜、膜上覆土。

(7)滴灌技术

将滴灌带放在垄顶、地膜下,或放在沟底,有利于追肥。

3、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病害发生、发展的规律来提前配药预防

以马铃薯黑痣病为例。黑痣病是一个低温高湿的病害,侵染时间处在马铃薯播种—苗期的时间段,在地下茎上进行梭形的褐色病斑,绕茎一周,就会死亡。预防该病关键的措施就是进行药剂拌种、药剂喷沟、马铃薯出苗时进行药剂灌根。

危害最大的晚疫病,是一个典型的高湿、气传性病害,该病有个形象的名字“跑马干”,发展快、传染快,从见第一个病斑,到全田发展基本5天左右的时间。预防该病最关键的技术就是及时打药。喷药时间一定要在周边发现第一个发病中心时开始。

处理方法:一是加强田间巡视,重点查看地势低洼、下水头、通风不好等田间湿度较大的地方;二是周边邻居的地是否发病,一旦有发病的,第一时间喷药;三是根据天气喷药,预报连续几天有雨、有雾、早晚温差大有露水,要提前喷药预防,特别是在有雨时,一定要在雨前喷药,以免雨大、地湿,无法进地喷药。

(2)根据药剂的特性,选择、混配适当的药剂

在我国农药信息网上,登记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1000余种,这些药剂对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但是,他们的使用时间、有效期不同,使用方法就完全不同。

常用的代森锰锌是一个很好的保护药剂,要在植株表面没有病菌的时候喷,才能起到保护作用,氟嚷哗叱乙酮是增威赢绿的主要成分,是一个杀灭病菌的药剂。一旦叶面上有病菌、病斑,那就要保护性药剂、杀灭性药剂一块喷用,一是保护植株上没有病菌的地方免受侵染,二是杀灭植株上的病菌。

还是以氟噻唑吡乙酮为例,在植株表面的有效期是15—20天,霜脲氰、烯酰吗啉在植株表面的有效期只有3—4天,所以,在喷施的时间间隔上就有区别。

爬坡过坎,只为做“新农人”

时代在进步,农业研究日新月异,马海艳始终没有停止过求索的脚步。2017年,马海艳申报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

在马海艳的带领下,工作室共推广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马铃薯水肥一体化高效生产技术等实用技术20多项,技术成果转化率达到85%以上,新品种普及应用率达95%以上。

图片来源:滕媒体

工作室先后获得山东省枣庄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项、国家农牧渔业丰收奖一项、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两项,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一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书籍4部,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1项。

谈及未来规划,马海艳坦言,工作室成员之间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培养了新成员对农业研究的热爱,也传承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工匠精神。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庄稼长得更好、产量更高,让国家的粮食安全更有保证,让中国人自己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依据证明材料确认版权,更正来源及作者或立即删除内容。

信息来自山东科技、民生周刊、滕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

长江蔬菜综合整理

上一篇:农业农村部: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覆盖率达54.1%

下一篇:从“卖不出去”到年产值80亿,14万农民靠种它,年增收超6亿元!

微信公众号:cjsczzs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