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帮助
资讯 > 新闻快讯

节本32%,亩均增收41%,这项新技术已被拍成电影,在全国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以下简称“市农科院”)的食用菌温室里,不同品类的蘑菇竞向绽放。几位学生围着老师蹲在一堆蘑菇前,老师手里拿了一个长满蘑菇的菌棒,耐心地给学生介绍蘑菇上生成黄斑的原因以及防治方法。

新品种、新技术

使农民亩均增收41%

亩均收益达1万元以上

带动国家级贫困县3600余户

户均增收达3500元以上

......

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以下简称“市农科院”)的食用菌温室里,不同品类的蘑菇竞向绽放。几位学生围着老师蹲在一堆蘑菇前,老师手里拿了一个长满蘑菇的菌棒,耐心地给学生介绍蘑菇上生成黄斑的原因以及防治方法。

这位正在讲课的老师,就是市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主任刘宇,曾荣获“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突出贡献者”“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研发新技术,使农户增收12.85万/亩棚

刘宇,1992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农业微生物专业,同年分配至北京市农业学校工作,从事食用菌教学和推广服务工作,2001年,市农科院专家陈文良把刘宇从学校调到研究所,从事食用菌育种、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服务工作。

刘宇获得专利授权60项,包括“子实体呈保龄球形的杏鲍菇杂交菌株及其选育方法”和“林地高棚栽培食用菌的方法”等发明专利55项、“一种便携式多功能出菇箱”等实用新型专利5项。

图片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其中在北京门头沟区研发集成示范的“两网、一板、一灯、一缓冲”食用菌害虫综合防控技术,避免了杀虫剂施用,实现了食用菌安全高效生产,从源头保障了产品质量安全,亩均增收41%,获得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1项,而且此项技术被国家广电总局拍摄科普电影《食用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1部,目前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两网、一板、一灯、一缓冲”是指利用防虫网、遮阳网(两网)、黄板、杀虫灯,外设暗缓冲间预防食用菌虫害的栽培设施模式。

每棚(340平方米)投入成本如下:防虫网2000元左右,遮阳网1000元左右,杀虫灯(2个)180元,黄板90元,总成本3270元左右。可使用4年以上,年均成本820元左右,较草帘覆盖2480元的成本降低790元,效益显著提高。

技术要点

1、生产间入口设缓冲间。缓冲间内外门封闭要严,进出随手关门。如无门可用防虫网和遮阳网做成简易门,外门用防虫网和遮阳网做成,遮阴网在外,内门用防虫网做成。

2、生产间和缓冲间的通风窗、通风口都要用防虫网封住。

3、菇棚上方覆盖遮阳网。

4、生产间和缓冲间安装杀虫灯,挂粘虫版。

注意事项

1、由于两网的作用,生产间内害虫不多,粘虫板和杀虫灯不必用太多。

2、千万不要光用杀虫灯和粘虫板而不用两网和缓冲间,外边源源不断进入的害虫是杀不过来的。

3、黑色遮阳网作用除驱避害虫外,还可以遮阳降温。为提高遮阳效果,遮阳网要腾空悬挂,亦可用2层,一层盖于棚架上,另一层距离0.5米以上悬挂于空中,这样降温效果更好。

采用60目的防虫网覆盖整个大棚,可以防止菇蚊、菇蝇的成虫飞入,防虫网60目较80目通风效果好;黄板能在白天诱杀菇蚊、菇蝇;杀虫灯能在晚上诱杀蚊、菇蝇;暗缓冲间用双层遮阳网覆盖,使菇棚门口保持黑暗,可有效预防昆虫飞入,减少棚门开启时的蚊蝇进入。

图片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此外,刘宇还率先研发出有知识产权的林地食用菌高棚栽培技术,亩均收益达1万元以上。

林地食用菌高棚建造技术

林地高棚包括至少两个高棚单元,每个高棚单元包括:

1.高棚骨架,高棚骨架包括拱杆和纵杆,拱杆是指位于高棚骨架上部的拱形支撑杆,拱杆的上端为拱形,下端深入地面;纵杆是指沿纵向分布的多根条形杆,将多个拱杆串联起来;还包括卷膜杆,卷膜杆与纵杆相连接,用于棚膜的卷起和放下,卷膜杆上设有卷膜装置;两端还连接有可开合的大门,大门关闭时,高棚骨架、棚膜和大门之内形成密封空间,相邻的两个拱杆之间的间距为1m。

高棚剖视结构示意图

拱杆1、第一纵杆2、第二纵杆3

第三纵杆4、顶膜5、侧膜6

防虫网7、加湿装置8、卷膜杆9

高棚骨架的高度(即拱杆的顶点离地面的距离)为2.3~2.5m,拱杆包括位于弧形杆和连接在弧形杆两端的竖杆,弧形杆和竖杆的连接处称为棚肩,距离棚肩0.5m处对应的弧形杆高度为2~2.2m,距离棚肩1m处对应的弧形杆高度为2.1~2.3m。

高棚骨架的纵杆共5个,分为3组,分别为连接在拱杆顶点处的一个第一纵杆,其距地面2.3~2.5m;连接在竖杆上的两个第二纵杆和两个第三纵杆,其中,第二纵杆距离地面的距离为1~1.2m,第三纵杆距离地面的距离为0.5m。

在距离第一纵杆0.5m间距的拱杆外侧有一个固定的压膜槽,一方面用于固定顶膜,另一方面与顶部的卷膜杆之间形成顶部通风口。

2.棚膜,棚膜覆盖在高棚骨架外侧,通过棚膜的卷起与放下形成可开关的顶部通风口和侧通风口;棚膜包括两块顶膜和两块侧膜,顶膜是指高棚骨架的顶部到高棚骨架的侧边的膜,两块顶膜完全闭合时,将高棚骨架的表面完全覆盖,侧膜是指自高棚骨架底部向上延伸至一定高度的固定膜;两块顶膜,其中一块两端都设有卷膜装置,顶部卷膜装置与卷膜杆相连接,另一块顶膜只有底边处有卷膜装置,上边固定在纵杆上,顶膜在卷膜装置的作用下部分卷起,形成顶部通风口和两个侧风口。

两块顶膜在高棚骨架的棚顶处有0 .5m的重叠,保证完全闭合时高棚单元内的密闭环境,两块顶膜的尺寸可以为4m*35~55m和4 .5m*35~55m,其中35~55m可根据高棚单元的长度调节,4m或4.5m可以根据高棚单元的拱杆的长度调节(至少为拱杆长度的一半) ;

高棚俯视结构示意图

纵杆2、加湿装置8、卷膜杆9、缓冲板10

大门11、缓冲门12、缓冲空间13

顶膜的上部可以卷起的最大宽度为0.8m,即在顶部可以形成最大宽度为0.8m的顶部通风口,也可以根据需求控制卷膜装置的卷起宽度(长度固定的,就是棚的长度)控制通风口的大小。

顶膜下端可以在下部卷膜装置的作用下部分卷起,在高棚单元的两侧各形成一个侧通风口,所述下端的最大卷起宽度为1.7米,配合下端固定连接的侧膜,可以形成最大宽度为1.2米的侧通风口,也可以根据需求控制卷膜装置的卷起高度控制通风口的大小(长度固定的,就是棚的长度)。

棚膜外侧与内部纵杆相对应的位置处均设有压膜槽,棚膜夹设在纵杆与压膜槽之间。

3.加湿装置,设在高棚骨架上,并与高棚骨架相连接。加湿装置包括前端恒压供水系统、终端过滤器和微喷带,前端恒压供水系统通过管路与微喷带相连通,管路与微喷带之间设有终端过滤器;微喷带与纵杆相连接,所述微喷带距地面2‑2.2m。

高棚单元还包括防虫网,所述防虫网与高棚骨架相连接,并完全覆盖顶部通风口和侧通风口。棚膜的外侧设遮阳网。

卷膜杆共3个,分别位于棚肩和棚两侧的贴地面处,并与手动卷膜装置或者电动卷膜装置相连接。

每个高棚单元的长为30~50m,宽为2.5~3m或在不影响林木生长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林地林木间距和食用菌生长所需条件而定,侧面通风口的尺寸为1.2m*高棚的长度(30~50m),顶部通风口的尺寸为0.8m*高棚的长度(30~50m)。相邻的两个高棚单元之间的间距为4~8m;

高棚单元还包括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与高棚骨架相连接,所述缓冲板与大门之间形成可密闭的缓冲空间,所述缓冲板上有缓冲门,所述缓冲门与大门交错设置。

大门朝向高棚单元外部开,所述缓冲门朝向高棚单元内部开。缓冲板与大门之间的间距为1.5~2m。

林地食用菌栽培技术

1.选取无污染,位于上风地带,树木遮荫度为65%~70%,林木行间距为3~4m,排灌方便,有洁净水源的林地;林地树种为杨树、松树、栎树、槭树和白蜡树中的一种。

在选好的林地上搭建林地高棚,对林地高棚进行灭虫和消毒。

2.按照不同季节,分别制备适用于春秋栽培的玉木耳菌棒或者夏季栽培的玉木耳菌棒,即接种了玉木耳的春秋栽培培养基。

春秋栽培培养基的组分为棉籽壳50%、玉米芯38%、麸皮10%和石灰2%;

夏季栽培的玉木耳菌棒是指接种了玉木耳的夏季栽培培养基,组分为玉米芯86%、麸皮12%和石灰2%。

3.将玉木耳菌棒移至林地高棚中采用高棚立体吊袋栽培,控制棚内温度控制在18~30°C,出耳期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

出耳期间棚内悬挂黄板防虫,培养至20-30天,采收第一潮耳;

及时清除菌棒上的残耳和杂物,然后干湿交替喷水,7d后暂停,待木耳菌棒干透再浇水,进行正常出耳管理(即上面的培养条件),培养至15‑20天,采收第二潮耳;

及时清除菌棒上的残耳和杂物,然后干湿交替喷水,7d后暂停,待木耳菌棒干透再浇水,进行正常出耳管理,培养至20天,采收第三潮耳;

及时清除菌棒上的残耳和杂物,然后干湿交替喷水,7d后暂停,待木耳菌棒干透再浇水,进行正常出耳管理,培养至30天,采收第四潮耳

与传统地摆模式栽培的玉木耳相比 ,采用本方法栽培玉木耳,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提高了2倍,单棒产量提高了150g,以150㎡大棚计算,每棚年增收2.89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具体如下:

150㎡传统地摆模式生产玉木耳设施年成本为0.06万元,可放置玉木耳菌棒2250棒,菌棒成本为2元/棒,共计0.45万元,成本总计为0.51万元,可生产玉木耳鲜耳450g/棒,共计1013公斤,按13元/公斤计算,销售收入为1 .32万元,纯收入为0 .81万元/棚。

150㎡普通棚室地摆模式生产玉木耳设施年成本为0.11万元,可放置玉木耳菌棒2250棒,菌棒成本为2元/棒,共计0.45万元,成本总计为0.56万元,可生产玉木耳鲜耳500g/棒,共计1125公斤,按13元/公斤计算,销售收入为1.46万元,纯收入为0.9万元/棚。

150㎡林地高棚设施成本为4.125万元,按15年折旧,每年成本为0.275万元,可放置玉木耳菌棒6750棒,菌棒成本为2元/棒,共计1.35万元,成本总计为1.625万元,可生产玉木耳鲜耳600g/棒,共计4050公斤,按13元/公斤计算,销售收入为5.325万元,纯收入为3.7万元/棚。

培育新品种,销售价格提高1倍

20余年里,刘宇经常在研究所的实验室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带领食用菌团队依托北京市食用菌种质资源库平台,收集食用菌种质资源1155份,资源库规模扩大了近20%,为基地鉴定种质资源500余份,提供食用菌各级菌种5万余份,保障了基地用种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针对平原造林长期效益和林农短期收益的矛盾,刘宇先后选育出适合林下栽培的食用菌优良品种10余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团队经过15年研究,于2016年培育出的新品种“白灵京科4号”头潮菇的平均生物学效率突破了60%,为我国珍稀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图片来源: 精彩人生之我在

北京市顺义区富各庄村种植了刘宇所在研究所推荐的秀珍菇和高温平菇,刘宇介绍,“秀珍菇的销售价格比较高,几乎是平菇价格的一倍。在新发地批发市场,这种蘑菇的批发价格也在每斤七至八元。”

目前,北京市面销售或大面积播种的平菇多为中温型或中低温型品种,中高温型平菇品种比较少见。“我们从种质资源库中筛选出一个耐高温的平菇品种,落户到富各庄村后,目前看种植效果也非常不错。”刘宇介绍道,普通类型的平菇在北京的6、7、8月基本处于休眠状态,“主要是因为棚内温度太高,基本不能出菇,这三个月也是北京地区平菇生产的淡季,平菇价格也会提高六成左右。我们如果抓住这个市场淡季,培育出耐高温平菇品种,就能把平菇卖上价儿。”

一线助农,带动3600余户贫困户增收

除了研发新品种、新技术外,刘宇一年有一半多的时间都在外地,他带领食用菌团队的专家采集野生蘑菇、帮助农民创建蘑菇产业,依托食用菌产业带动北京房山、门头沟、密云等郊区,以及河北、内蒙古、甘肃、贵州、新疆、西藏等全国8个省/自治区、18个贫困县市地区3600余户,户均增收达3500元以上。

其中牵头服务的房山区蒲洼乡东村依托林下食用菌产业带动农家乐发展“蘑菇宴”,年均接待观光采摘游客2万人次,东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北京最美乡村”称号。

近五年,刘宇研究员带领食用菌科研团队先后深入内蒙古宁城、鄂伦春旗,河北丰宁、平泉、承德、遵化、张北、阜平、青龙,山西广灵、宁武、万荣,贵州六盘水、道真,西藏拉萨,甘肃陇西,新疆和田等贫困县开展技术培训及咨询服务。

图片来源:北京科协

已累计培养食用菌技术人员3900人次,培养技术骨干30余人。他依托北京食用菌协会的专家资源最大限度地弥补贫困县、乡缺少农业技术人员的不足。

刘宇不仅向广大贫困户传授食用菌栽培技术,还积极协调相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帮助贫困户开拓市场、帮助企业构筑新的盈利模式。他主动与食用菌合作社、公司沟通,助力河北、山西等地食用菌企业生产优质、反季节食用菌,增加销售利润。

看到农民脸上幸福的笑容,刘宇发自内心的喜悦,他表示将会继续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美丽乡村建设做出新贡献。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依据证明材料确认版权,更正来源及作者或立即删除内容。

信息来自劳动午报、北京科协、副中心报

菇农助手、中菇等,长江蔬菜综合整理

上一篇:产业服务团送来种好甘薯的“科学配方”

下一篇:警惕!严重致人死亡,这种“毒大棚”全国都有!只因菜农做了这件事!

微信公众号:cjsczzs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