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漂”的种菜模式,亩利润可增加132.4%,叶菜、瓜果类都能种
一水两收
亩产值增加62.5%
亩利润增加132.4%
已在全国推广应用十多年
......
鱼池中的水过滤后作为“营养液”提供给蔬菜,被蔬菜吸收过滤后的“清泉”又流回鱼池供鱼生长。这就是“鱼菜共生”。
关于农业,如果你还停留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印象中,那你就OUT了。不妨把这篇文章看完“充电”下。
鱼菜共生将养殖与栽培两种原本不同的技术,通过巧妙的设计实现协同共生,打造出“一水双收”的效果。
在距离上海市中心50多公里的青浦区练塘镇,有一个特别的农业基地。基地总面积有800多亩,走近一看,你能见到一幅奇特的场景:这里的菜不是普通种在土里,而是种在鹅卵石当中,但棵棵蔬菜青翠欲滴、长势喜人。
图片来源:农场视界
这里的鱼也不养在池子里,而是养在大棚内一个个巨型圆桶中,但条条鱼儿皮肤油亮、膘肥体壮;这里的鱼和菜成为了亲密的搭档,互帮互助,因此鱼儿从来不需要换水,蔬菜也从来不需要施肥。
这样绿色健康的“鱼菜共生”模式,让创始人刘永军赚得盆满钵满,一年卖了3600万。
而在美国,鱼菜共生已有了成熟的商业化系统,深水培UVI系统便是其中之一,该系统以深水培方式种植生菜、芥菜等蔬菜,同时养殖罗非鱼、罗非鲶等高价值鱼类,每年可产出超过5吨的罗非鱼和超过10万棵的生菜;
在澳大利亚,也有一种可以将鱼粪矿化后添加回系统完全利用的循环型系统,在种植蔬菜的同时养殖各种鱼类,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节约...
图片来源:农场视界
鱼菜共生的优势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
1. 节约能源:鱼菜共生系统不用换水,唯一的消耗就是自然蒸发和作物吸收,一般传统种养殖模式的补水率往往在50%,而鱼菜共生模式仅需要5%,相较传统方式省水95%。
2. 节约土地:鱼菜共生高密度养鱼,高密度种植,一样的面积既有蔬菜产出还有水产品产出,特别是立体栽培模式能够显著增加大棚蔬菜的产量。
3. 低碳环保:传统养鱼的尾水排放都是巨大的污染源,鱼菜共生系统不使用化石能源,唯一的能源需求就是电力,系统将鱼的排泄物经过物理过滤和生物过滤“两道关”,转化为种菜的“营养液”,实现“0排放”的渔业养殖新模式。
4. 不受季节和气候限制:鱼菜共生模式可循环持续,一年四季都能生产。
5. 节省人工:鱼菜共生属于无土栽培,无重体力劳动,不跟土壤打交道,系统半自动化运行,特别节省人工,随着国家农业人力资源日益短缺,鱼菜共生的省人工优势会日益凸显。
其实在我们国家,除了刚刚提到的“鱼菜共生”模式,还有一种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近十多年来,该技术作为农业农村部现代水产养殖技术八大主推模式之一,在全国推广应用。
“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
通过在池塘水面种植多种植物,利用植物根系吸收水中鱼的排泄物分解形成的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通过鱼与植物的共生互利关系,实现养鱼不污染或少污染、废水不排放、种菜不施肥、鱼菜双丰收,池塘水环境得到有效修复,是一种资源可循环利用的综合种养模式。目前在重庆潼南、璧山、垫江,四川崇州、简阳等地的示范,都取得了较好效果。
据重庆市水产管理部门统计,这项技术可节约水电投入约30.6%、药物投入约49.4%,平均亩产水产品1318kg、蔬菜891kg,产值1.6万元,亩利润4666元,亩产值和利润比技术应用前分别增加了62.5%和132.4%,实现了亩产1吨鱼、亩收入1万元的“吨鱼万元”目标。
那么该技术有哪些要点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一改五化
“一改”即池塘基础设施改造。要把小塘并成大塘,面积10-20亩,水深2.0~2.5米;浅塘改深塘,使成鱼塘水深保持2.0~2.5米,鱼种池水深1.5米左右,鱼苗池水深在0.8~1.2米之间;整修进排水、排洪沟渠等配套设施,要求每口池塘能独立进排水,并安装防逃设备。
“五化”是指水环境清洁化、养殖品种良种化、饲料投喂精细化、蔬菜品种多样化、病害防治无害化。
二、蔬菜栽培
蔬菜品种选择:
要选择根系发达,吸收氮、磷能力强的品种,研究人员推荐空心菜。夏季可种植绿叶菜类如水芹菜、瓜果类、水上花卉植物等;冬季可种植西洋菜、生菜等。种植比例最好控制在池塘面积的15%以内,面积太大也不利于鱼类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