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帮助
资讯 > 新闻快讯

两会话题丨怎样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农业强国?

从一号文件看中国特色农业强国目标任务

从一号文件看中国特色农业强国目标任务

供给保障强

科技装备强

经营体系强

产业韧性强

竞争能力强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在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农业强国要体现中国特色,立足我国国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走自己的路,不简单照搬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模式”,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锚定建设中国特色农业强国目标,如何科学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

  “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67%提高到73%”“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系统回顾了过去5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的成就。

  “近10年来,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围绕粮食生产和安全,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在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但从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以及中外农业发展的比较来看,现阶段中国现代农业离农业强国目标还有距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志雄说。

  超级稻双季亩产达1603.9公斤、再生稻两季连续多年示范产量超过1000公斤、种业全产业链产值达392亿元……这是湖南省的水稻“成绩单”。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水稻大省也面临着短板的制约。“丘陵山区仍存在‘无机可用’和‘无好机用’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兰定国说,“近两年,省级财政安排2000万元支持农机装备创新研发,系统梳理农机装备短板弱项清单,采用科研项目‘揭榜挂帅’方式,推动适用南方特性的通用机具、零部件或技术,以及粮棉油、果蔬茶、畜禽水产等装备技术攻关。”

  “农业强国必须有现代化的高质量畜牧业。”全国政协委员、延边畜牧开发集团董事长吕爱辉提出,要注重补短板、强弱项,破解畜牧业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畜禽种质资源尤其是优秀的地方品种保护利用,推进现代智慧畜牧业发展,提升规模化、集约化畜牧生产设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自主可控水平。

  杜志雄表示,我国的农业还存在以下问题,高物质投入依赖型的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还不是很充分,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农业稳定增长能力尚不强,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综合供给保障能力与需求之间有缺口,农产品供给数量和质量与需求欠匹配,农业生产主体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生产成本高位运行且呈现继续上涨等,以及由此导致的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不显著。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解决好这些问题,既是重点,更是困难和挑战所在。

  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建设农业强国,要大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杜志雄认为,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在于科技支撑,需要在三个层面突破:一是把生物技术、装备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绿色技术作为现阶段农业科技革命的主攻方向。二是完善农业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激发创新活力。三是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一流的科技离不开一流的人才支撑。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湘潭大学校长潘碧灵认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要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实现关键性领域的人才培育和科研探索的重大突破。同时科研院所应加强学科管理制度改革,强化内部学科之间的协作。

  针对农业系统复杂及影响要素多样的特点,需要利用跨学科理论研究和智能技术方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姜明建议,建设黑土地土壤产能数字模拟大科学装置,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科学精准评估土壤产能及地力提升,为农业集约化、数字化管理和高质高效产出提供国际领先的研究平台。“大科学装置作为国家基础设施中支撑创新的关键一环,是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应对新发展格局、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区域协同等具有变革性影响。”姜明说。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铁岭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艳表示,应鼓励利用数字技术推广农业科学技术:“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基建的进一步完善,绝大多数农村已经实现了网络村村通。短视频、直播等新型数字资讯形式降低了农户接收信息的成本和门槛,可以更灵活地选择时间、地点、内容类别,部分中小农户甚至成为了参与技术创新的主体,短视频平台正逐步成为农民学技术的重要渠道。建议政府加强数字平台相关技能培训,鼓励农技推广机构利用数字平台推广农技,与中小农户建立‘有传有答’的农技传播体系。”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深化农村改革,要把增加农民收入摆在突出位置,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

  “如何让种粮农民有效益、多得利,是我最关注的问题。在研发、推广高效技术的同时,还需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种粮收益保障机制,推动共同富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稻所所长胡培松说。

  记者观察到,近年来,化肥等农资价格不断上涨,而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却没有达到相应的涨幅。保障种粮农民的收益,政府的顶层设计必不可少。此外,兼顾小农户的发展需求,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让他们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同样重要。

  民革中央《关于切实增强现代农业园区联农带农能力建设》的提案表示,目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龙头企业带农意识不强、农户自我防范意识较弱、利益联结方式不够紧密、园区监管机制不够完善。建议坚持党建引领、提升各方联农意识,坚持因地制宜、推进模式多元发展,坚持共享发展、创新利益联结模式,坚持动态考核、提升园区监管能力,切实增强现代农业园区联农带农能力建设。

  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是拓宽村集体与村民的收入渠道的重要举措。“现实中,一些薄弱村因缺少资金、人才等无力开发,可以探索‘多村合作、共同开发’的合作经营机制,有地的出地,有钱的出钱,抱团引进优质发展项目。”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靖江市新桥镇德胜中心村党委书记杨恒俊说。

  “构建共同富裕收入分配机制,首先要激活农村资源要素,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资源要素价值低估、配置低效的状态,才能释放农业农村发展的巨大潜能。”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财经大学校长程永波说,应大力引导金融和民间资本投入,有效弥补乡村振兴资金不足,推进农村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农民培养,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多措并举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乡村数字经济,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和区域差距。

来源:农民日报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

上一篇:让“蔬菜博士站”成为乡村振兴“加油站”

下一篇:哪些作物不能重茬,一篇文章全说清!

微信公众号:cjsczzs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