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专家”一年大半时间奔忙在田间
刘世玲在菇棚内指导种植技术。
【核心提示】“真专家!”“靠谱!”“接地气!”……近日,小伙王皝创业种菇幸遇专家上门指导的视频火爆全网,也让一位专家赢得网友怒赞。
这位专家就是宜昌市农科院食用菌种植专家刘世玲。她为何一眼就看出小伙菇棚的问题所在并“对症开方”?她对宜昌的食用菌产业有何思考?对越来越多尝试在乡村创业的新农人有何建议?2月15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攻克育种“芯片”的“菇姐”
好山好水出好“菇”,宜昌食用菌种植历史悠久。
过去,宜昌山区农户以种植香菇为主,而现在,羊肚菌、大球盖菌、灰树花等珍稀菌类逐渐走上市民餐桌。这些新品种兴起,离不开宜昌“菇业”带头大姐刘世玲和团队多年如一日的科研推广。
宜昌市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成立五十余年,团队从事食用菌菌种选育,食用菌无公害、高产和规范化栽培技术的研究、示范、推广等工作。作为所长的刘世玲,专注此领域三十余年,目前是宜昌市农业科技专家团队(食用菌团队)首席专家。
羊肚菌营养美味、经济价值高,深得种植户喜爱,但相关技术要求也更高。“每个新品种的关键种植技术,我们必须取得第一手试验资料,成熟后才大面积推广。”刘世玲说,十多年前,她就和团队在长阳高山地区开展羊肚菌栽培技术科研攻关。“连续几个月,大家吃住在山里,每位成员轮流蹲守菇棚,每天早、中、晚仔细观测适宜菌丝生长的水分、温度等数据,记录出菇的详细过程。”由此,宜昌在全省率先开始羊肚菌种植,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目前宜昌地区羊肚菌种植水平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珍贵野生大型真菌种质资源材料,是育种的“芯片”。走进市农科院三峡真菌馆,萌态可掬的各类菌种摆满了展柜,这是湖北首家用于大型真菌种质资源保护及利用的真菌馆。刘世玲介绍,为加快选育适宜本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馆内共收集了大型真菌100余种,并在不断扩容,其中不乏三峡地区珍贵品种。“这是宜昌未来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芯片’,每一个品种的标本,都是我们团队成员在深山老林里采摘制作而成,为育种做好准备。”
刘世玲还和团队加快生产过程中技术创新和设备提档升级,推动食用菌产业深加工发展。近年来,刘世玲主持完成多项省、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并主持完成了《湖北羊肚菌大田避雨栽培技术规范》等6项湖北省地方标准制定。
菇农竞相争抢的专家
“盼来了,盼来了,终于把刘所长盼来了。”长阳资丘镇菇农向超邀请到刘世玲后,在朋友圈难掩喜悦。
每年十月到次年四月,是食用菌的栽培高峰期。宜昌菇农有近6万人,各类食用菌合作社有数十家。每到出菇的关键时期,刘世玲的电话几乎都“被打爆”,她奔走在各个县市,走进菇棚进行技术指导,帮助菇农早出菇、出好菇。
春节前,为让羊肚菌抢鲜上市,很多农户找到刘世玲。她一直忙到腊月二十九才回家。春节后刚上班,刘世玲带领技术人员深入远安多个食用菌基地,现场答疑解惑,指导菇农做好羊肚菌和大球盖菇关键期的精细化管理,为出菇夯实基础。
“刘所长快来帮我看看,为什么我们的基地出不了菇?”前几天,刘世玲接到松滋市一位菇农的求助电话,她马不停蹄地奔赴现场。“前年,他在我们技术指导下种植了十亩羊肚菌,开始很顺利。他以为掌握了技术要领,就单独开始种植,没想遇到难题。”刘世玲到现场一看,发现棚内菌箱的沟里泡满积水,导致湿气太大影响菌丝生长,马上指导他进行改进。
“食用菌种植看起来简单,其实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刘世玲说,许多菇农凭经验或口口相传的土方法种植,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种植过程中出现各类问题。
不是在菇棚里,就是在跑基地的路上。为让菇农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刘世玲每周至少3天都在下乡,一年的大半时间都在田间地头度过。正是这样日积月累的专业经验,让她能立马找到菇棚的问题症结。
服务菇农,更需合力。她还牵头联合宜昌高校、龙头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组建了宜昌食用菌产业发展技术专班,一一对应联系各地合作社,建设食用菌种植示范点,带动菇农发展。
“火”了后更感责任之重
随着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返乡创业做一名新农人渐成潮流。
对此,刘世玲认为,年轻人闯劲足、思维活跃,他们涉足农业,为乡村发展带来了新鲜血液,为乡村建设注入了活力。但创业者一定要把行业了解清楚,为项目找到可靠的技术支撑,尽量少走弯路。王皝“打听式”创业,通过网络寻求专家帮助,这样做具有偶然性。在创业之初,创业者最好通过农业主管部门与农业科技专家取得联系,这样更稳妥。
“有些网上的种植技术课程没有因地制宜,也没有针对当地气候特点,实际操作起来与讲课内容相差很大,出了问题还得请专家到实地进行技术指导。”刘世玲说。
以大球盖菇种植为例,因经验不足,在种植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拿不定主意,这时不应该摸石头过河,盲目地走一步看一步,因为整个种植周期往往是一步错满盘皆输,而是应该主动寻求专业人士帮助,听从专家建议,及时止损,积累经验。
“对种植农户进行实地指导,是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这没啥。”刘世玲笑着说,近日因一次寻常的技术指导,让她这个“土专家”成了“网红”,让她深感意外,同时感到被网友认可的高兴。前天,她正从在外地出差赶回宜昌的路上,朋友们纷纷把报道的链接发给她,她才知道网上发生的事情。
刘世玲告诉记者,近两天许多外地菇友纷纷加她为好友,咨询食用菌种植技术,这让她看到了农业人对技术的需求和渴望,更感觉农业科技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依然任重道远。“未来唯有加倍努力,才能不负网友的厚望。”
来源:三峡晚报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