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农业现代化的高标杆迈进——无锡市锡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纪实
无锡市锡山现代农业产业园自2006年始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已入驻企业110家,规模产值达7.22亿元,形成了集园艺作物种子种苗研发、繁育、加工转化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并在科技孵化,应用先进农业装备设施,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引领高效农业,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显现出强劲的辐射效应,于去年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48.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密集地分布着实验室、种苗培养室、智能化蔬菜和花卉温室大棚、农业物联网展示中心、现代农业博览园,以及红豆杉、绣球花和彩色苗木的繁育基地等等。而组织培养、半透明的光伏板、过滤光谱的大棚塑料薄膜、水肥一体循环系统等无不在讲述着高科技农业的故事。四月,记者走进人均耕地面积仅0.27亩的江苏无锡,领略到锡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对高标准、高品质、高科技、高产出和高效益现代化农业的追求。
高科技支撑产业聚集独具特色
在锡山现代农业产业园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盛开的蝴蝶兰让视线中跃动着粉色的旋律,一排排盆栽的绣球花种苗绽放着新鲜的绿色,成千上万个玻璃器皿内小小的枝芽则正在发育待成长为新的大树。
“无锡的耕地资源非常稀缺,所以我们要更加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耕地,发展更高质量的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程铭心说,基于对种子种苗在现代农业中重要性的认识,依托当地原有的花卉产业和周边省市对花卉乔木的大量消费需求,园区逐渐聚集了生物育种、种苗繁育、种子加工的大量龙头企业,形成了以园艺作物种子种苗繁育为优势的主导产业。
目前,产业园已建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39980亩,形成了洋葱、胡萝卜、大葱、花椰菜、番茄、小白菜、西葫芦等蔬菜,红豆杉、绣球花和彩色苗木等园艺作物以及水稻种子种苗研发、繁育、加工转化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在园区种子种苗繁育产业高度聚集的背后,则是高科技的支撑。在育苗中,园区采用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绣球花无土栽培介质育苗和快速繁殖技术,自主研发出先进的乔木种苗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种苗脱毒与工厂化生产等技术,可以利用修剪树木后废弃的枝芽育苗,实现年组培3000万株彩色苗木种苗。
“农业最先进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装备只有通过在产业园使用示范后才能逐步被认可并得到推广。”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张锡伟说,“所以科技成果孵化转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一项重要责任。”
通过实施科企合作、院校挂钩,产业园现已与中科院、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10多家科研院校形成紧密合作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承担了国家、省级、市级项目100多个,采用了组织培养、地源热泵、花期促控、避雨栽培、节水灌溉等新技术约20项。农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试验田,并且逐步向产业基地、种养大户推广的机制初步形成。
同时,园区不断加大对新型农机的试验和推广力度,通过建设育苗中心、农机库房及农机维修中心、谷物低温烘干中心、精米加工中心的“四位一体”农机中心,实现了稻米生产“全程不落地”;引进了“智慧稻草人”农业综合信息智能监测系统,实现了农作物种植环境信息数据的实时采集、存储、传输和管理;引进了新型钵苗高速插秧机,使用钵苗育秧流水线实现精量播种,每亩可节省种子50—70%,增产10—15%。
另外,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园区建成智慧农业研发、示范、应用、推广的阵地。生产环境监测与控制,农产品质量追溯和智能决策系统覆盖了园区设施花卉、果蔬、中草药、大田作物等多种业态。
高标准生产绿色发展节本增效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迫切需要转变生产经营方式。
“所以,如何用更少的能耗,让农业有更高的产出,就成为产业园的一个重要课题。”产业园高科技农业示范园总经理顾伟咏说,“我们已实现了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大数据的收集分析,掌握了一棵水稻或白菜从发芽到成熟需要多少水,多少肥料,以及在什么时候浇水施肥的精确数值,这样就会在产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让资源的消耗降到最低。”
近年来,借助物联网感知中心平台,产业园主动探索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运用生态农业领域的新技术、新装备,大力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倡导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农业新产业新业态,让产业园在农业资源污染治理、农业生态循环发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近年来化肥的使用对土壤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所以园区在生物有机肥的使用推广上也要做出示范。”顾伟咏介绍说,产业园利用现代自然科学和生物技术的交叉手段,在农用生物制剂的研发和应用上加大步伐,建设了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应用示范基地,加强试验和推广。
同时,围绕水稻环境监测与土壤重金属监测、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绿色发展项目,园区引进了太阳光利用型植物工厂,试验推广了节水灌溉、化肥农药减施、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技术,有效改善了产业园农业生态环境。
在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方面,产业园也进行了探索,比如利用稻麦秸秆加工食用菌基料,年可加工食用菌基料2万棒;利用红豆杉加工废料、废渣发酵生产有机肥,然后再返回到种植基地。
当然,多项新科技成果的应用也为农业的绿色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比如阻隔昆虫可见光谱的塑料薄膜可以让蔬菜几乎免于遭受病虫害,自然也不再需要使用农药,再加上无土栽培的清洁环境,甚至连洗菜的水都可以节省掉。
高辐射带动建立富民长效机制
作为无锡农业高新技术创新的“主阵地”,锡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在带动当地农民就业,以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推广方面显现出强劲的辐射力。
据张锡伟介绍,产业园自创建以来,积极探索产业富民、就业富民、保障富民、合作富民等农民增收长效机制,通过组建花卉、水果、蔬菜及稻米合作社,鼓励成立家庭农场等方式,进一步把带动效应辐射到园区周边地区的农户。目前,园区已组建各类富民合作组织82家,带动了当地农民1.5万人就业,园内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万元。
同时,园区还围绕集种子种苗生产、加工、研发等于一体的产业特点,大力推进加工物流销售体系建设和休闲农业发展,形成了种子种苗产、加、研、销、游一体化发展格局,通过品牌、技术、销售服务等领域的合作,培育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7家,覆盖水果、蔬菜、中草药、花卉等产业,带动3789户农户投入产业发展,实现年增收近4500万元。
此外,园区还通过组织开展土地承包权平等、自愿、有偿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工作,将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目前,产业园范围内累计置换土地9000余亩,近2400户农户享有城镇社会保障,人均年保障水平在1.5万元以上。
当然,产业园的辐射带动半径远远不止周边农民。事实上,园区精品蔬菜园以精品、特色蔬菜种苗繁育、展示、推广为重点,已推广至无锡全市蔬菜基地,带动了当地蔬菜产业发展;产业园繁育的胡萝卜、大葱等蔬菜种子已推广到甘肃、河北、湖北、山东和海南等地,覆盖了全国100万亩的蔬菜种植。
在科技示范方面,目前由园区无锡(日本)三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最先进的植物工厂技术已经向昆山、宁波、南京、新疆等地进行整体技术输出;园区内江苏东郁园林有限公司引进国际最先进的彩色苗木繁育和工厂化生产技术,已在上海、浙江、江苏、江西等地建立了高规格的现代化生产基地,种苗销往福建、江苏、浙江等十多个省市。
另外,园区还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推进实施了科普教育、农耕体验、农业观光、主题节庆等休闲农业项目,建立了农业科技展示及农耕文化展示馆,展示了组培、水培等种苗繁育技术,开展了农业科技培训与教育活动,形成了“农业博览主题公园”、“红豆杉康乐旅游”两大品牌,年吸引各地游客21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