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帮助
资讯 > 新闻快讯

2018年是农业质量年,农业部要干这几件大事儿!

2018年,农业部将在全国范围开展“农业质量年”活动,活动将大力促进增强质量安全意识,推进标准化生产,严格全程监管,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走质量兴农,是让农业未来更加有奔头的现实需要。农业部部长韩长赋针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建设情况提出要坚持质量第一,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总要求。

“农业质量年”要重点关注这些:

1.拼资源拼消耗的老路走不通了

强化“产出来”,抓好绿色生产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到了这个阶段,要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这种转变和调整是大势所趋、发展使然。

农业部提出:

深入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强化作物秸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

完善农兽药残留标准体系,推行健康种养殖,在规模生产新主体推行按标生产,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每年提高两个百分点。

制定修订农药残留标准1000项、兽药标准100项、其他行业标准近200项。

2.强化“管出来”,提升法治水平

我国农业生产主体多、链条长、范围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必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要围绕薄弱环节、重点领域,用重典、出重拳、求突破。

加快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扩大食用农产品监测范围,创新问题发现机制,建立健全暗查暗访和投诉举报奖励制度。深入开展专项治理,严惩重处违法犯罪分子,及时公布典型案例。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加快构建追溯体系,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推广应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

严格投入品使用监管,落实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推进农药追溯体系建设,高毒农药已禁止使用39种,2年内再禁止使用2种,剩余10种今后5年内要逐步禁止使用。严格抗生素准入管理,不批准人用重要抗生素作为兽药使用,逐步退出促生长用抗生素。

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加大国家追溯平台推广应用,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农业项目安排、农产品品牌评定等挂钩,率先将绿色、有机、品牌农产品纳入追溯管理。建立农业生产信用档案,将新型经营主体全部纳入监管名录,并实行“黑名单”制度,用“二维码”追溯防止品牌假冒,保证优质优价,保护消费者权益。

农业部提出,今年将再创建200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以省(市)为单位整建制创建。质量安全县要率先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追溯,进一步强化了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同时要求安全县100%建立监管名录,100%落实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100%实施农业综合执法,100%建立举报奖励制度,检测、监管、执法能力全面提升。

3.强化“树起来”,推进品牌引领

今年,农业部将开展中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将品牌建设与“三区三园”建设、绿色食品等产品认证紧密结合,再遴选推介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

要强化品牌质量管控,建立品牌目录制度,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品牌“含金量”。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支持品牌建设,建立健全激励保护机制,严厉打击假冒行为,鼓励媒体为优质品牌鼓与呼,为品牌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继续办好农交会、茶博会、“双新双创”博览会等展会,搞好品牌营销活动。

强化农产品品牌意识,将品牌建设与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相结合,加强“三品一标”等质量安全认证,树立一批特色优质安全农产品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以品牌引领安全、开拓市场。

4.产业“强起来”,运用现代要素集成

我国农业质量不高、大而不强,最根本的还是产业素质不高,实现转型升级必须强化现代科技装备支撑。

要大力推广运用新技术,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重大需求,遴选示范10项前瞻性、引领性技术,组装集成和转化应用100个特色高效品种或技术,推进农业智能装备示范运用。

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全面深化种业权益改革,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以多种方式参与企业研发,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创新体系,启动粮食和地方特色优势作物良种联合攻关,加快落实南繁基地规划,继续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重大专项,全面提升农作物、畜禽、水产良种质量。

提高设施农业发展水平,我国设施农业面积已超过5000万亩,对保障蔬菜等鲜活农产品供给功不可没。要推动设施装备升级,技术集成创新,优良品种推广,着力解决土地板结、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等突出问题,促进农业优质高效。

过去的增产导向追求的是产量的“多多益善”,今后提质导向追求的则是农业供给体系质量的“天天向上”。这是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转变。它意味着今后我们在农业发展上的着眼点不仅仅再是解决“够吃”的问题,而是要在“好吃”“放心吃”“吃营养”“吃花样”上多下功夫。

把质量搞上去了,农业也将变得更有奔头,农民将拥有更多获得感,农村将被建设得更加美丽。

农业补贴倾向谁

变化一:向种植者倾斜

农业种植者补贴,例如玉米、大豆、马铃薯补贴等,明年还会有,并且一些普遍性的农户都能领到的补贴,大都是集中在种植业。

变化二:向耕地地力保护倾斜

耕地地力保护实则就是保护耕地,即是将过去的农业“三项补贴”整合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而该项补贴过去主要是补给“地主”的,往后将可能直接补给种植者。

例如耕地轮作补贴,其中粮豆轮作补贴面积扩大到了1000万亩,粮改饲的试点扩大到431个县1100多万亩,这就是在促进农牧结合,种养循环,保护耕地。

变化三:向农机补贴倾斜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机械化运作也在农村全面普及,国家对于农机购置补贴的思路是“缩范围、降定额、促敞开”。敞开补贴的机具,买多少补多少,没有上限,然后依次保障其它重点机具的补贴需求。

变化四:向秸秆利用回收补贴倾斜

过去农村秸秆利用回收大都是用来喂养牲畜或是当作柴火储备等,然而,近年来,由于煤电、天然气的普及,工业制品的丰富,现在农村的秸秆回收大都是焚烧了事,这就造成了空气污染等严重后果。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秸秆回收利用,国家提出,以东北和京津冀等9个省份为重点,集中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秸秆还田按照面积每亩补贴25元左右。

插播个消息:近日,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办公厅和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联合公布《关于开展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建成若干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实施县,实施区域内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有效替代农村散煤,为农户以及乡镇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公共设施供应炊事取暖清洁燃气。

由此看来,不管是补贴还是政策,秸秆问题终于要彻底解决了!

变化五:向农膜回收利用倾斜

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农地膜的残留对于土壤的破坏性非常大,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国家将会选择在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的100个重点县推行地膜清洁生产,给予资金,用于探索残膜回收机制,绿化农作物种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上一篇:冬季大棚西红柿空心果是什么原因,怎样防治?

下一篇:大棚被暴雪压塌了!农业保险如何理赔?

微信公众号:cjsczzs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