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销果农因何不走“农超对接”路
本报记者郭春虹
10月 21日,石家庄市商务局在人民会堂举办2015石家庄市“农超对接”洽谈会暨农产品展销会。本次对接会邀请到石家庄市区100余家大型超市、连锁经营企业、大型厂矿食堂、大专院校食堂、大型餐饮企业、社区惠民店经营企业的采购商代表,以及98家有规模、守信誉、产品安全的蔬菜、水果、土特产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专业合作社参加。据悉,截至21日下午3时,石家庄北人集团、家乐福保龙仓、天元超市等企业与专业合作社签订农超对接协议5600多万元。
滞销梨农参展寻出路
记者在对接会上了解到,一些农产品销售中遇到的老生常谈问题依然存在。
来自赵县的李姓参展商说,他的梨今年滞销了,所以过来看看能否找到出路。
老李指着展台上的水晶梨纸箱说:“这一箱10斤,去年这一箱卖70元,高的时候能卖到80元,供不应求。今年卖不动了,同样的梨,降到35元都没人买。“一箱梨的成本是多少?”“我的梨都是一级果,无公害产品,主要销售方向是广东、湖南。往年非常好卖,但是从去年下半年至今,这些市场都卖不动了,在河北更不行。我的一级果至少卖到41元一箱才会保本,但是现在亏本价也无人问津。”“分析过原因吗?”“大环境不好。”老李说他跟代理商咨询过,大家都说不清具体原因,反正就是没人买了,他们只好宏观地把这个问题归结于“大环境”。
为什么不走“农超对接”之路
“农超对接”是本次活动的主题。但是记者了解到,一些参展商并未进过超市。至于原因,卖梨的老李很直白地告诉记者:“进不去!”“你的梨既然这么好,怎会进不去?”“就因为我的梨都是一级果,所以我接触过的本土超市都不愿意跟我对接。”老李道出了一个“幕后缘由”:一级果的进价会远远高出三、四级的水果的进价,超市基本上都只和一两个大型代理商直接对接,因为当地市民更认低价水果。进价高的水果,代理商或者超市不好再往上加价,这样他们的利润就会被大大压缩。所以品质好、价格高的水果不容易进超市,这也是本地的优质水果基本上都出口或者走南方市场的原因。
有些好东西挺好,就是不知道咋推广
在平山县葫芦峪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展台前,小米、笨鸡蛋、核桃、蜂蜜,特色农产品比较丰富。该合作社负责人闫计云介绍,他们合作社生产的产品不只是展台上这些,还有没带来的有机花生、芝麻油、黑猪肉等。他说,这些产品在今年四月份之前也一度滞销,之后改变了管理方式,加强了服务,比如小米,收割下来之后放库房冷藏起来,根据客户需求现加工,这样保证顾客拿到手里的小米永远是相对“新鲜”的。另外,蜂蜜等产品一旦顾客提出质疑,经过审核确有质量问题必须退换货。“农产品也要有标准可循,也要规模化、标准化。有了这些,推广起来就容易得多。”闫计云说。
此次农超对接会邀请了被国家商务部、财政部列为“2015年度全国公益性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建设试点”单位“北方国际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以为前来参会的石家庄市农产品生产企业多提供一个新的销售途径。
有着多年采购从业经验的北方国际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总经理胡金刚说,其实,很多农产品很好,卖不出去与宣传和引导不到位有较大关系。他举例说,消费是需要引导的,多年前,石家庄的超市很少卖榴莲、火龙果这些南方水果,即使有,也是偏居一隅,在不起眼的地方少量摆放,因为怕卖不掉。后来他们在保龙仓超市尝试放大堆头,而且超市管理层带头购买,以带动现场购买氛围,再加上促销手段得当,这些水果很快被市民认知,目前都已经成为各大超市货架上的“常见客”。
请电商助力,是本次活动的另一个亮点。本次展会除了安排农产品供需双方见面交流洽谈、签约外,为推进石家庄市土特产品网上购销活动,还首次邀请了京东、苏宁、慧聪、大旺等电商企业,以进一步引导石家庄市土特产品开展网络销售,提高知名度,扩大销售。
记者在对接会上了解到,一些新奇特的产品已经开始走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路子。一做有机肥料的电商负责人在展台上给过往参观者手中递送有机大米蒸成的米饭。她介绍,用他们的有机肥种植的大米20元一斤,但是不太愁卖,因为通过网络销售,他们的肥料已经小有知名度。打出“超市进货上掌合”口号的掌合天下(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河北事业部副总经理王海兴告诉记者,他们专门针对国内街边门脸的小超市供应商而建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一旦成熟之后,所有的合作社都可以把自己的农产品放到这个平台上销售,上线后,有分分钟被超市供应商采购的机会,这等于是给农产品找到了突破常规销售的新渠道。
(网站编辑:qs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