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台风+持续高温,农作物田间管理更要讲科学,跟恶劣天气“斗一斗”!
中央气象台(28号)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这已是中央气象台连续第19天发布高温预警。预计,未来一周,重庆、黄淮到江南一带,大范围的高温天气仍会持续。
另外,中央气象台7月28日10时继续发布台风黄色预警,预计,“纳沙”将以每小时15-20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继续加强,最强可达台风级或强台风级(12-14级,35-42米/秒),并向台湾东南部沿海靠近,将于29日下午到夜间在台湾南部一带沿海(台风级,12-13级,35-40米/秒)登陆,30日下午到夜间在福建中南部一带沿海再次登陆(强热带风暴级或台风级,10-12级,25-33米/秒),登陆后,“纳沙”将转向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
4个台风“共舞”,2个台风胚胎蓄势待发
中央气象台消息:在华南地区,目前,西北太平洋已进入台风高发季,四个台风“共舞”,其中5号“奥鹿”和6号“玫瑰”对我国没有影响。
目前,7号台风“洛克”已于23日上午9点50分在香港东北部沿海登陆。同时,菲律宾以东洋面还有台风胚胎,日本以南也有台风胚胎。
△今年第七号台风已经直扑珠江口海域
台风活跃季已经到来,由于5号和6号对我国没有影响,我们重点关注8号台风“桑卡”。由于“桑卡”个头较小,因此它的总体影响范围主要就是华南南部,今天晚上到明天,广东南部、广西南部、海南岛东部和南部等地有大雨,海南岛东南部局地有暴雨或大暴雨。同时,相关海域有6-7级风。
✔大风天气田间防范措施
1、在台风来临前要加固大棚,田间劳作的朋友一定要及时撤离,台风过后要及时开沟排水,适时喷药,防治病虫害,并且要及时施肥,帮助作物恢复生长。
2、稻田灌水可免稻株摇摆过甚。把稻株编结并压伏,增强抗风力;
3、加强果树支柱、支架。检查排水、灌水系统,以防淹水;
4、深耕壅土,以防作物根部松动;
5、修剪树枝,以减低台风受力;
6、种植大棚区域收膜,最快速的方法就是划破薄膜来避免大棚垮塌带来的更大损失,并对大棚等生产设施进行检修加固;疏通沟渠,开好田间排水沟,确保排灌畅通;
7、备足救灾农用物资。对稻、玉米、大豆、瓜菜等大田作物已成熟的,及时组织抢收;及时组织田间作业人员撤离。
多地气温打破同期历史纪录
△ 资料图:2017头伏累计高温日数
在刚刚过去的头伏(7月12日-21日),我国大部分地区多出现高温天气。其中,江西、江苏、上海、浙江大部等地区10天的最高气温都在35℃高温线以上,完成了头伏的高温大满贯。省会及直辖市当中,杭州、上海(徐家汇和宝山)连续10天出现高温天气。
22日,进入“三伏天”的中伏,江苏南部、浙江中部出现酷热天气。江苏多地气温突破40℃,纷纷打破当地7月气温的历史纪录。杭州的最高气温达到40.8℃,打破了当地7月的气温极值纪录。
△ 图/中央气象台
而从当前来看,江南部分地区高温没有减退的迹象。根据过往的气候数据统计,七月下旬和八月上旬是我国一年中最热的两个旬,今年的中伏估计也不会例外,尤其是江淮、江南一带,“火力十足”。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一周,西北地区东南部、黄淮到江南一带,大范围的高温天气仍会持续。杭州今明天的气温都将达40℃或以上,武汉、南京、合肥、南昌等城市的最高气温在38-39℃,酷热程度同期少见。
温馨提醒:这样的天气会造成早稻遭受“高温逼熟”,千粒重下降。所以这个时候大家要辛苦一点,及时灌溉,补充土壤水分,降低田间温度。
✔高温施肥小贴士
1、多施磷肥,磷肥一方面在较高温度下能够更有效地被利用,产生良好的肥效;另一方面,磷肥能够提高土壤中水分的利用率,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另外充足的磷,可以提高氮的利用率,起到以磷养氮的作用。减少氮肥的施用量,特别是易受热分解的碳氨等,因为受热易分解的碳氨和高浓度的氮肥易造成作物烧苗。
2、傍晚施肥,既适宜人员操作,又能弥补作物吸收时间短的缺点(因为晚上是一个气温降低的过程,地表水蒸发减弱,水分保持时间长),是最佳的施肥时间。早晨施肥,虽然人员操作感觉较为舒适,但随着太阳的升起,气温急剧升高,水分很快被蒸发,作物吸收时间短,肥料利用率低;中午施肥,由于温度高,不利于肥料的吸收和人员操作。
西南华北降雨频繁
相较于南方的高温少雨,华北一带将进入多雨模式,未来几天这一带仍多降雨出现。
温馨提醒:目前,华北地区已进入“七下八上”主汛期,降雨频繁,伴随强对流天气,会出现局地的短时激烈天气,应注意防范雷雨大风和城市内涝等灾害。近期,云南、四川等地降雨频繁,地质脆弱区应注意防范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同时提醒低洼农田雨后要注意清沟降渍,减轻渍涝对玉米、棉花等旱地作物的不利影响。
✔蔬菜防雨小知识
1、固定好设施。比如薄膜,一定要检查拉膜的线固定是否结实,如果不结实,要及时紧一紧。大棚排水一定要做好!
2、如果被大雨淹了,要及时排水。如果损失比较大,我们就要及时补种。把水及时排掉之后,马上要疏松土壤,重新翻耕,翻耕之后晾晒,晒好后施肥,施肥之后就要及时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