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帮助
资讯 > 新闻快讯

湖北武汉在创新中激发农村资源活力

“武汉农交所于2009年4月30日挂牌成立,是国内较早建立、运行成熟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


“九省通衢会,中南繁华京”,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湖北省武汉市,向来有着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位于江岸区的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武汉农交所”),正是武汉市推进农村产权体制改革、促进农村资源要素有序规范流动、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完美注脚。

武汉农交所作为武汉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之一,2012年入驻武汉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民之家”。“武汉农交所于2009年4月30日挂牌成立,是国内较早建立、运行成熟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湖北省农业厅经管局局长张清林向记者介绍说,“成立以来,农交所在交易模式、抵押融资、风险控制、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创新,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有效激发了农村沉睡资源的活力。”

近日,记者走进江城武汉市,对武汉市农村产权交易流转平台建设、交易模式探索等进行了探访。

模式创新:交易品种多,交易方式活

2014年,武汉市蔡甸区侏儒街道马赛村一片300多亩的养殖水面想要流转,村委会向侏儒街道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提出了申请。服务站受理后,很快进行了审批和信息发布,并通过招标的方式对这块养殖水面组织交易,在村民心中估值40万元左右的流转费,最终交易价格被敲定在141万元。整个过程高效、规范、方便,村民享受到了高溢价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没用交一分钱。而这,只是武汉农村产权交易体系运行中普普通通的一个案例。

农村产权交易所的根本宗旨就是要为交易双方提供规范有序、方便高效的交易组织服务,武汉农交所仅仅抓住这个核心要旨来探索农交所的建设。“武汉市建立了市、区、街道三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机构,其中市级设立武汉农交所,区级设立交易服务中心,街道设立交易服务站。”湖北省农业厅经管局副局长王刚介绍说,“每级产权交易机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实现了武汉市的全覆盖,方便了交易双方就近交易。”

除了机构在地域上的广覆盖性,交易品种的创新,也是武汉农交所的一大特色。“我们设置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四荒地’使用权、农村经济养殖水面承包经营权等10类常规的交易品种。”对于交易品种的创新,武汉农交所总经理孙晓燕介绍说,“在常规交易品种之上,我们还不断增加诸如设施大棚、二手渔船、农机具等新交易品种,武汉市也正在推动农村集体资金采购、资产处置进入产权交易市场的管理办法。”

为了促进交易的有序规范,武汉农交所在交易机制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孙晓燕为记者介绍了这方面的两个主要创新点,一是实行“六统一”的管理模式,市、区、街道三级交易市场统一监督管理、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鉴证、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平台建设,出台了《交易管理办法》、《交易规则》等规范性文件;二是在湖北省农业厅的领导下,武汉农交所正在打造武汉“1+8”城市圈,形成以武汉为龙头,遍及省内其他8个地市统一联网的全省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在武汉农交所里,记者看到,巨大的屏幕墙上,湖北8个地市产权交易所的交易情况在这里都能一目了然,全省联网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初现雏形。

为了更好地实现农村资源的价值,武汉农交所创新思路,在交易项目上进行包装处理,主要做法是结合武汉市新农村建设规划、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等,将收集的交易项目、信息进行策划包装,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特色项目向投资人推介,以期达到农村资源价值的提升,让土地升值的收益多向农民倾斜。

“正是通过打造这样的便民高效、规范有序的流转平台,武汉农交所自成立以来,共组织各类农村产权交易2433宗,交易金额149.3亿元,涉及农村土地面积119.8万亩,惠及17万农户,为武汉市农村资源要素有序、规范、高效流转提供了服务。”孙晓燕说。

金融创新:多头风险控制,便捷流转融资

当记者问孙晓燕“武汉农交所区别于其他地区农交所的独特优势在哪”时,她毫不犹豫地告诉记者,武汉农交所最突出的特点是在金融创新方面,实现了从流转到抵押的有效结合,在抵押融资风险控制方面也有独特创新之处。

位于蔡甸区的春惠江南合作社,是一家主要以种植和经营藜蒿为主的合作社,在2014年合作社成立之初流转了1853亩土地,开展设施农业项目。由于前期投入较大,资金出现缺口,合作社理事长周厚冰用钢架大棚和流转的土地经营权作抵押,贷到了宝贵的400万元资金支持,解决了合作社发展的燃眉之急,走出了“捧着金饭碗要饭”的尴尬。

周厚冰只是近三年来受益于流转土地经营权抵押、激活沉睡资本活力的87宗案例的一个缩影。对于武汉农交所在农村交易产权抵押方面的探索创新,孙晓燕向记者介绍了三点主要的做法,一是交易完成即办理产权流转交易鉴证书,凭鉴证书就可以直接办理抵押贷款,由农交所提供相关服务,不收取任何费用,方便快捷;二是武汉农交所与金融机构积极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目前已与武汉农商银行、民生村镇银行、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等7家金融机构开展合作,鉴证书的抵押在这些金融机构可以顺利实现;三是拓宽可抵押产权品种,在推开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之后,武汉农交所与金融机构合作,目前陆续推出了水域滩涂养殖权、林权、农业设施、农业知识产权等可抵押产权品种,都可以通过武汉农交所进行抵押融资。

推进农业现代化,培养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是重要抓手。武汉农交所在金融服务中,按照这个思路,尤其注重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中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孙晓燕对这方面的创新介绍说:“我们为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开辟绿色通道,做到专人负责,快办速办。”截至2015年底,新型经营主体入场交易647宗,占交易宗数总量的近30%。

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和抵押融资,最主要的风险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产权转入方对土地用途的改变,二是转入方拖欠农民流转金,三是在实现抵押融资后,贷款方存在还贷违约风险。如何最大限度地化解金融风险,是武汉农交所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于土地用途改变风险的化解,武汉市专门成立了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由17家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组成,各自按照职能,对受让方的资质、项目、财务能力等进行前置审批,并在交易后对土地用途进行后置监督,确保流转农地不改变农业用途。

如何化解承包方可能存在拖欠农民流转金的风险?“武汉市出台了《农村土地流转风险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产权转入方在流转土地时,必须缴纳1年土地流转租金总额1~3倍的风险保证金。”孙晓燕说,“当转入方出现经营困难、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风险时,保证金即启动用以支付农民的流转租金,有效地化解流转金支付风险,保护农民利益”。

为了防范农村产权抵押的金融风险,武汉农交所也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创新。孙晓燕介绍了在这方面武汉农交所的一些做法,一是开发“农村产权抵押登记系统”,实现不同部门、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防止出现同一农村产权的恶意重复抵押;二是对抵押融资方进行贷款贴息,减轻他们的还款压力;三是目前武汉市正在探索建立农业资产管理公司,负责管理和处置银行的农村产权抵押资产,当坏账出现时,实行抵押产权快速进入市场变现和资产管理公司双兜底的措施,确保风险可控。

技术创新:高效信息管理,数据互联互通

在其他地区农村产权交易机构采访时,记者留意到,交易信息大部分以纯文字的形式发布,但在武汉市江夏区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中心记者看到,大屏幕上所发布的交易信息,不仅有文字形式,而且交易的标的,无论是承包地经营权、养殖水面使用权、租赁房屋等,都有详细的地图标示、实景图片等信息,让人更清楚地了解这些农村产权的信息,方便交易进行。

创新往往就体现在这些细节之中,虽小,背后却蕴含着武汉农交所在信息数据方面不断追求创新的努力。江夏区的信息化建设一直走在前列,早在2010年,就被国家测绘局授予“天地图全国区县应用示范单位”,2015年被武汉市列为“互联网+农业”综合示范区,江夏区依托江夏测绘地理信息院等机构,开发了“农村综合产权管理系统”,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四荒地”、养殖水面使用权、宅基地及房屋等10项农村产权进行数据采集,形成非常详细的数据库,为农村产权的有序高效流转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

而在产权交易的过程中,武汉农交所打造了全市三级平台统一使用的“产权交易管理系统”,所有进场的交易从统一受理,到审批,再到信息发布、组织成交、交易鉴证、办理抵押贷款,都会进入这个交易管理系统。“目前,我们正在打造的武汉‘1+8’城市圈农村产权交易体系,也将实现地市之间的农村产权交易、抵押贷款等数据的互通互联,构建全省统一的农村产权交易数据管理系统。”孙晓燕说,“以此实现对农村产权交易的价格走势、交易规模等数据的统一管理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可信的数据基础。”

“让农村产权所蕴含的商机以及升值空间得到更好地体现,既促进新型经营主体的经营,又能让农民在产权升值中得到更多实惠。”江夏区经管办主任涂雪松这样告诉记者。在武汉市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化建设尖兵的江夏区,记者还了解到,该区还将“农村产权管理系统”“产权交易管理系统”与“电子商务系统”“物联网应用系统”等有效衔接。

  

上一篇:职业农民关键词:培训、收入、创业、创业之星

下一篇:永乐瓜果蔬菜被冰雹打惨了

微信公众号:cjsczzs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