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城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出十年 累计投保农户471万户次
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起步于2006年,今年正好步入第十个年头。我市政策性农险经历了“委托代办”和“联办共保”两个阶段,至今已形成国险、省险、市险、县险四个层次31个险种,累计投保农户471万户次、承担风险保障197亿元。
十年间,政策性农险累计投保费用6.7亿元,相当于一元钱保费,撬动了近30元的风险保障金额。农户得到了切实的利益保护,1.16亿元的保费支出,获得2.06亿元理赔金额。
“政策性农业保险,为抵御农业自然风险,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市农险办相关负责人说。
早起步
投保费用中80%以上是财政补贴
苏州政策性农业保险起步较早,江苏是全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省份,2006年,苏州在苏南地区率先推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起初采用的是“委托代办”模式,即政府委托保险公司办理农险业务,风险则主要由政府承担。2008年7月开始,按照省里统一部署,改为“联办共保”模式,政府和保险公司分别按照60%和40%的比例承担保险责任,从2010年开始,比例变为50%和50%。
“‘联办共保’的最大特点是风险共担,化解了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的信心不足,同时也有利于政府通过保险公司的专业运作切实了解和把控农业生产的风险,”国发安农公司总经理陆群勇说。
经过十年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已成为政府完善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为“统一招标、分层签约、联办共保、政府补贴、市场运作、专业监管、投保自愿、封闭运作”。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由保险公司具体开展,依法办理相关承保、理赔及服务业务。苏州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管理工作由苏州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苏州保监分局负责监督,具体保险专业性业务工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国发安农公司承担。通过政府监管、市场运作,转变了政府职能,提高了风险预控与处理能力。
在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具体操作过程中,有很多创新举措。如在险种设计上,我市创造性地增设了“地险”,形成中央、省、市、县四级保险体系。此外,我市政策性农险的政府补贴比例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在第一轮、第二轮承保期(5年一个承保期)内,全市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中各级财政补贴都要达到80%以上。
此外,为促进农业企业发展,我市根据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创新推出政策性农业保险担保抵押贷款。这种模式能更好更有效的解决农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资金困难的问题,保证农业的发展速度。
广覆盖
险种从8个拓展至31个,保险体系不断完善
十年来,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险种不断拓展。在第一轮承保期内,推出险种共8个,主要集中在种养业,具体为水稻、小麦、油菜、养猪、能繁母猪、养蚕、养鸡、养鹅。到了第二轮承保期,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逐步扩至31个,农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其中,主要种植业险3个,主要养殖业险3个,其他种植业险9个,其他养殖业险5个,果品类险4个,指数类险3个,拖拉机类险4个。
“总体来说,呈现出保险体系不断完善的趋势,”陆群勇说,除继续巩固完善主要种植业和主要养殖业保险外,大力推进高效设施农业保险,切实提高现代高效设施
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险项目涵盖了主要种植业、主要养殖业、其他种养业;保险类型从生产保障型发展到价格指数型;保障环节从保护生产环节扩展到销售环节。
其中,一个鲜明的特点是,结合农户需求和农业发展需要适时推出新的险种,为广大农户增添一把把“保护伞”。如,针对我市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我市于2009年首次推出了设施农业(蔬菜大棚)保险,之后,各地陆续推出了多个种类的设施农业险种,至2013年9月底,我市高效农业保险占农业保险比重超过一半。此外,还推出了农机险和新型农村劳务合作社团体人身意外(附加意外医疗)保险等,从多个层面来保障和服务三农发展。
一些新险种的推出还是省内首创。如,张家港市推出的夏季保淡绿叶菜价格指数保险,选择鸡毛菜、杭白菜、青菜作为试点品种,夏季保淡期从6月15日(含)起至9月15日止,在保险责任期间,当保险品种的市场平均零售价低于保险期间保险日平均零售价即视为保险事故发生,按合同约定进行赔偿。保费承担由市级财政补贴50%,镇级财政补贴40%,保险基地仅需自负10%。
促创新
48万户次农户受益,共获理赔2.06亿元
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对转移农业风险,引导农民积极参保等方面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统计显示,从2006年至2015年7月,我市政策性农险投保费用6.7亿元,其中,农户共缴纳保费1.16亿元,财政补贴达80%以上;理赔金额2.06亿元,其中保险公司理赔支出1.68亿元,共有48万户次农户受益。
但是,由于农业保险本身属于政策性保险,其在展业、承保、查勘、理赔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另外,农业生产不确定因素较多,在推进农业保险工作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农业生产长期“靠天吃饭”,农民风险防范意识仍较淡薄,对农业保险的认识不足,抱有侥幸心理;另一方面,承办机构宣传力度也有待加大,服务工作存在不到位状况。此外,基层农险协保网络不健全,影响到政策性农险的推进和发展,农业保险机构的创新发展力度也不足,具有苏州特色的新险种偏少。
市农险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进入政策性农险第三轮承保期后,我市在巩固既有运营模式的同时,将进一步提高基层的思想认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支持创新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农业附加值高、带动面广、农户受益大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各地将按照省、市财政调整完善的奖补政策,进一步完善高效设施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办法,建立以市、区为主体的保费奖补机制,确定本地区高效设施农业保险的补贴品种和补贴比例,做好高效设施农业保险补贴工作。
同时,健全市场体系,放开非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打破区域限制,展开市场公平竞争。对于第三轮承保期招标标的外的商业化运作的政策性农机保险不再组织招投标,由各市、区农险办统筹协调,做好保费补贴工作。并鼓励承保公司创新发展政府保费补贴型商业型农业保险或纯商业性农业保险,鼓励市场产品与服务多元化。
(网站编辑:qs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