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帮助
资讯 > 新闻快讯

农二代如何富 借鉴浙江人的创富历程

还在70年代,面临人多地少的浙江人就开始了创业历程,尤为突出的是温州人演绎的温州现象。


       还在70年代,面临人多地少的浙江人就开始了创业历程,尤为突出的是温州人演绎的温州现象。

虽然仍处于计划经济时期,但毕竟计划中有间隙,温州人走街串户,销售球鞋、纽扣、雪花膏之类的商品,这是最初的立足点。

进入80年代,一些国有企业把部分工序外包,目的在降低成本,但是同时也输出了技术和管理,浙江人牢牢抓住了这个机会,包括鲁冠球和宗庆后都通过承揽外包业务积累了第一桶金。

90年代后,两个市场开始形成,浙商或者通过贴牌代工走外贸服务国际市场,逐渐以更低的成本替换掉原有接单的国有企业,或者是点滴培育市场体系,服务国内消费市场。没有钱投广告,所谓事件营销浙江人很早就在做。没有做成媒体,但是熟悉了娱乐行业,最终聚集成了横店。

而到90年代中后期,中国经济开始向重化升级。即下游竞争激烈,成长机会在上游,如钢铁、化工。浙江的民营企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通过负债经营完成了规模扩张。

但是机会不一定在行业内。2000年之后,一些中小企业家,逐步将几十年积累的盈利转向房地产,通过当时宽松的按揭贷款,放大投资能力,当然此后是经历了资产价格持续上涨的进程。

此后,第二代开始接手业务,除去维持原有业务,逐步向科技及金融领域渗透。这种变化后来体现在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

回过头来,对农业创业来说,首先的机会在农业本身,农产品价格逐渐上涨,同时品牌化开始形成。未来一段时间,是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组织等方式完成适度规模化经营的窗口期。以往对于新入行者来说,搞农产品流通,没有客户,客户需要很长时间积累,但是今天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采购商转到了网上,谁服务的好,谁就有商机。

接下来的机会在做长产业链,或者是通过电商等方式,获取农业生产之外的收益,或者是通过农产品加工,做大附加值。

然后就是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互融合,特定地区经济规模开始持续放大。其中很重要的机会是,农村部分资产价格的重估。大量资金从城市开始流向农村,与产业升级交互在一起。当然,这个时候,创业门槛就高了。

与产业进程同步的是农村消费市场规模的迅速膨胀,有增长就有机会,生意从来不在于存量而在于增量,一系列针对农村的消费品牌会脱颖而出。

一亩田分析师认为,时代大潮下,所谓起跑线即便重要也不是唯一的。年轻人从身边的机会做起,几年后会过头来看,会为自己不蹉跎、不观望、不徘徊,扎实进取的青葱岁月而喝彩。

上一篇:大理州拓宽新型农民培训渠道促增收

下一篇:宣威72万奖励马铃薯营销大户

微信公众号:cjsczzs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