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农民增收 复杂环境下的电商大智慧
社会资源对农业倾斜的体现是,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这是一个大趋势,但是在发展中也会有具体问题。
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粮食价格倒挂,沿海制造业发展进入成熟期,同时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开始普遍出现;就农产品生产本身来说,也面临消费升级和全球农民的竞争。
困难和方向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接受瞭望专访时涉及:
在目前情况下,大宗农产品价格的提升几乎没有多少可能性,农民在农业上的增收可能会进入一个艰难的时期。农民工资性收入方面,2015年外出农民工数量可能降到零增长,1~10月份比2014年同期少了68000人。
就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陈锡文指出:一方面要通过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帮助农民继续增收。另一方面是要加快推进农村的创新发展,通过深化改革给农民增加新的更多的就业机会。
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能够为农民创造就业、提高收入提供基础性保障。
陈锡文进一步指出:再者,要通过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价值链,使农民能够在生产环节以外获得更多收益,这方面有了很大成效,特别是农村通过“互联网+”发展电商、网购等,既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也给农民带来新的收入。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中国青年报》撰文涉及:
非优势区玉米种植,产量不稳定,也对市场稳定容易造成不利影响。可见,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既有利于绿色发展,又可以提高玉米品质,更可以改善玉米供求关系,为玉米库存调减和市场出清创造有利条件。
李国祥谈道:为了降低农产品库存水平,改善农产品供求关系,促进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的形成,还需要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还需要调整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和粮食收储政策。
(一亩田分析师认为,当压缩了部分种植面积后,农产品价格上升带来的收益就可以部分平衡掉损失,同时还减少了仓储压力,并且有利于生态环保,及储存了未来的生产潜力。)
李国祥进一步指出,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既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农村电商和农产品供给新模式,又需要通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发挥好农业在促进农民增收和中华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
发挥出比较优势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系李秉龙教授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采访时表示:
“农民很辛苦,生产了非常多的农产品,但收入为什么上不去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产品没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例如,我们的牛肉、棉花、大豆、橡胶等很多农产品都需要大量进口,就是人家的成本比我们低、质量比我们高。
要使农户在自身资源禀赋的基础上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李秉龙谈及:现在让很多人深有感触的一个现象就是,农副产品在城市里售价并不便宜,但农民却没有因此多赚钱。这是因为我们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处于分割状态,冷链物流发展不足,优质生鲜农产品从农户到消费者转移的过程中成本还非常高,实体店和超市拿走了相当一部分利润。
一亩田分析师认为,如何让农民能够敏捷地应对市场,如何能够相对容易地参与到非生产环节附加值的分配中,如何能够发挥出农业生产流通从业者的主观能动性,如何能让社会资源的倾斜同提升农户的供给质量和能力更好地结合起来。
三位中国农业领域的专家都谈到了利用电商,我们说,农产品流通延续了传统日中而市、经验交易的习惯,而今天农业转型升级对流通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这一领域的进一步发展的态势已经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