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帮助
资讯 > 新闻快讯

海南农信社快速成长为海南屈指可数的千亿级企业

5年间,从一家存贷规模靠后的地方性银行到超千亿级的金融机构

省农信社快速成长为海南屈指可数的千亿级企业

改革创新 破茧成“凤”

从313亿元到1174.2亿元,5年间存款增长2.8倍。

从180亿元到760.9亿元,5年间贷款增长3.2倍。

5年间,从一家存贷规模靠后的地方性银行到超千亿级的金融机构。可以说,海南省农信社在“十二五”期间的改革发展历程,是一次渗透着智慧和勇气的探路之旅,它是海南金融生态重回健康良性发展轨道的最有力样本。

一个坚强的后盾让海南农信驶入正常航道,改革活力尽显

海南省农信社是全国最后一家挂牌的省级农村信用社,改革前在农信系统内资产质量最差、风险最高,处于破产状态。“十二五”期间,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各级政府和部门大力支持,让海南省农信社不仅驶入正常航道,而且承载着改革发展的使命,破浪滚滚前行。

2007年3月8日,作为掌门人的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吴伟雄第一天上班时,有两件事令他终身难忘:一件是当他将随身携带的一张存折在海南省农信社的网点使用时,足足等了10多分钟设备才有反应,可见其科技的落后;一件是当他打开海南省农信社的账本时,54.6亿元的历年亏损让他浑身发抖,可见农信社当时惨淡经营现状。

曾有人认为,它已无法“起死回生”,建议不如像海发行一样关闭清算了事,但这无疑将对海南金融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正此困顿之际,时任海南省长的罗保铭与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穷人银行家”尤努斯“拉钩约定”,找到了以小额信贷撬动海南省农信社改革的突破口。

如果说改革初期的“拉钩约定”让原本一潭死水的海南省农信社发展引入了源头活水,省委省政府“十二五”期间的系列政策支持和鼓励,则让海南省农信社的“活水”成为了奔腾不息的“激流”。

2010年5月,省政府出台《海南省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了减免税费、设立专项资金等十条政策,建立起扶持海南省农信社改革发展的长效机制。

2010年1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海南省农民小额贷款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设立海南省农民小额贷款贴息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农民小额贷款工作。

2014年1月,省委六届五次全会通过了《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要加强财税杠杆与金融政策的有效配合,进一步完善农民小额贷款贴息机制和财政贴息管理办法,推广海南省农信社“一小通”小额信贷支农新模式。

2014年2月,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要广泛开展“我为农民增收办实事活动”和推广“一小通”农民小额信贷新模式。

“十二五”期间,海南省农信社按照省委省政府和银监会的要求,建立健全了省联社和各市县行社社员大会(股东会)、理事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三会一层”管理体制,实现了理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相互分离,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格局。

可以说,省委省政府作为海南省农信社改革发展的坚强后盾,用好了一个“改革促进派”——以吴伟雄为班长的农信领导班子,带出了一支能干实干的队伍,闯出了一番新天地!

时逢“十二五”收官之年,凭借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改革创新的有效举措,在全国金融业各项指标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海南省农信社于2015年实现了不良率、不良额双降,资产质量不断提高,各项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的大好局面,让人耳目一新。

一份坚定的信念成就海南农信扎根“三农”,持续助农增收

2016年伊始,海南省农信社陆续迎来喜讯,向现代化银行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16年1月11日,在澄迈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基础上改制组建的澄迈农商银行挂牌开业;2016年1月13日,在文昌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基础上改制组建的文昌农商银行挂牌开业。

时间倒回到2011年12月,海南省农信社旗下资产最好的海口农商银行成功转制,拉开了海南省农信社转制农商行的序幕,至今省信系统内部已有四家农信社成功转制农商银行。

吴伟雄表示,改制后的农商银行永远“姓”农,将做到改制不改“向”,改名不改“性”,工作重点继续投向 “三农”、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创新金融产品,做地方政府满意、监管部门放心、海南人民和广大客户喜欢的现代商业银行。

坚持服务“三农”,海南省农信社一直以来都在“啃”农村金融这个硬骨头,推出“一小通”小额贷款等多项创新,突破农户贷款“小而散”、“信用缺失”、“难以盈利”三大壁垒,现已累计为59万农户发放小额贷款202.78亿元。

农民贷款难,根子在银行:成本高金额小、无抵押担保,银行普遍畏惧,没人愿意干。要开展农户小额贷款,首先要有一支扎根农村的信贷员队伍。

2008年以来,海南省农信社组建小额信贷总部,在琼中贫困山区试点,招收学农大学生担任小额信贷技术员为农民发放小额贷款,目前这支队伍已经发展到600多名,他们中间有8成来自农村,对“三农”有天然感情。

为了让小额信贷支农模式顺利运行,海南省农信社建立了“五交”机制:把贷款“审批权”交给农民,把贷款利率“定价权”交给农民,把工资“发放权”交给信贷员,把贷款风险“防控权”交给信贷员,把贷款“管理权”交给电脑。

“十二五”期间,海南省农信社小额信贷由起初以城市市场利润补贴农村市场,发展到如今的保本微利,实现了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

琼中小额信贷总部主任莫敏说,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应当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同时要实现保本微利可持续发展。舍弃了这一宗旨,纯粹为商业目的“普惠金融”,其结果只能是“广告效应”或“昙花一现”

“十二五”期间,按照省委书记罗保铭“农民组织化是基础,农村金融是核心,农业科技是手段,农业市场是龙头,农业保险是保障”的农村综合改革发展的要求,海南省农信社小额信贷技术员团队坚持一手给农民贷款,一手送技术、信息上门,发挥了小额信贷在支农支小和农民脱贫致富的助推器效应。

之前,因为小额信贷风险高,许多商业银行都不愿意参与其中。如今,海南省农信社小额信贷成功探索,在业内形成了“鲶鱼效应“,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加入到为农户和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服务中来,为农民真正插上了增收的翅膀。

一次郑重的承诺实现科技引领海南农信,普惠金融进万家

“让农民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金融服务,这是海南省农信社对全省农民的郑重承诺。”吴伟雄说。

为了兑现这个承诺,“十二五”期间海南省农信社加大科技投入,引进紧缺科技人才,加强大数据金融、金融互联网前瞻性研究和新技术应用,加大城乡支付结算网络建设力度。

海南省农信社与卫生部门合作推出居民健康卡,与学校合作推出校园卡,与海汽合作推出金融IC卡乘公交,海南农信手机银行手指轻点,贷款、转账、理财、缴费等全搞定……

2015年12月15日10时,海口市灵山镇的辣椒种植户唐姐准备购买一批化肥,她在海南省农信社手机银行客户端上点击几下,就完成了申请。3分钟后,3万元贷款已经打到了她的账户上。办贷款不用跑网点递材料,手机就把贷款办了下来。海南省农信社“一小通”小额贷款户唐姐眼里的海南省农信社开始变得“潮”起来了。

目前,海南省农信社网络化覆盖率达到92%,电子渠道交易替代率超过76%,处于全国农信领先水平。

“我们常说‘科技引领金融’,现在的焦点应该是移动金融。”海口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吴敏说。

展望“十三五”,坚定服务“三农”的方向,着力推进业务转型,建立现代营销机制,树立精细管理理念,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丰富企业文化内涵等等,是农信人努力的方向。未来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实现存款破2000亿元,贷款达到1400亿元,资产总额2800亿元,利润过40亿元,成为海南首屈一指的现代商业银行,这是海南农信社奋斗的目标。

上一篇:柑橘行情下滑 果农出售意愿强

下一篇:海南农信社快速成长为海南屈指可数的千亿级企业

微信公众号:cjsczzs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